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2024第十四届华南幼教展开幕
2024-06-15 10:54:00
中国教育在线

  6月14日,由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早期教育研究院主办,20多家广东省级名园长名师工作室及多个省市相关早教、托育、学前教育协会和机构协办,广州市奥驰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的“2024中国幼教公益论坛暨第十四届华南国际幼教产业博览会”(简称:第14届华南幼教展)在广州琶洲保利世贸博览馆开幕。

  展会汇聚了100多位演讲嘉宾分享真知灼见和实践成果,500+品牌、上万品种(类)项目,迭代升级,集“公益论坛+品牌展示+经销商大会+幼儿园观摩”于一体,是幼教人参观采购、学习成长的免费平台,也是华南乃至全国学前教育一年一度的行业聚会。

  开展首日,全国各地幼教人相聚广州。来看现场: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规划纲要》学前专题组成员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卿素兰,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会长陈岸涛,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吴亲平,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负责人、湖北学前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伍香平,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学前教育系主任李旭,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学前工委名誉理事长王国平,四川省宜宾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学前研究室主任孔繁荫,广州市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广州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陈闽茜,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邱滋培,东莞市学前教育行业协会会长赖鹿鸣,中山市托育协会会长符穗琳,佛山市禅城区民办教育协会会长袁惠冰,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学前教育协会会长钟路军,贺州市学前教育协会会长吴长奎,山东省学前教育协会副秘书长张慧,江西省民办学前教育专委会常务副主任王樱宁,广东省新华发行集团学前教育部总经理黄恋萍,广东嘉佩乐教育设备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郑利明等众多领导和嘉宾出席大会开幕仪式。大会开幕式由广州市骨干教师、广州市卓越园长、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天河第二幼儿园园长刘先成主持。  

 广东嘉佩乐教育设备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郑利明

  广东嘉佩乐教育设备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郑利明作为参展商代表在开幕式上表示:嘉佩乐自从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是华南幼教展的重要合作伙伴,见证了华南幼教展的不断演变和发展,展会已成为国内外幼教行业交流、学习和采购的主要平台,成为全国幼教领域一年一度的亮点盛会。

  嘉佩乐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华南幼教发展,利用这一平台展示服务幼教领域的最新装备与产品,打造专业、健康的儿童教育空间,从户外和室内风格创新、成本优化、服务升级三大模块出发,服务好每一家园所,为学前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吴亲平

  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吴亲平作为主办单位代表在致辞中谈到:2024年是民办幼教极具挑战的一年,在少子化背景下,如何重新认知自我和调整思路,重新思考民办幼教的生命线和生长线,是每一个民办幼教人深思的问题。

  大家要科学应对出生人口下降趋势,积极调整和优化园所布局,包括如何收缩战线、服务好家长稳定生源等诸多方式先做到稳存量;再通过如何增强园所优势、特色等举措来提升园所品质,达到扩增量。未来,园所规模方面会更倾向于园所小型化、班级小班化,我们需要及早作出规划。

  吴会长认为,激发园所活力,释放园所潜能方面,走差异化道路是民办幼教人让园所焕发新貌的重要举措,如延长在园服务,创办父母课堂,开设幼小衔接,举办研学、周末旅等,为周边小学提供午托和晚托服务等方面新业务的探索。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规划纲要》学前专题组成员储朝晖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规划纲要》学前专题组成员储朝晖,为大家分享“少子化引发的挑战与幼儿园应对策略”主旨报告。

  储老师从数量、质量、需求、结构、分布等方面,分析少子化对学前教育的直接影响,解读学前教育的相关环境与挑战,指出少子化对均衡与公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良性教育生态将成为各方共同利益与需求。

  未来,幼儿园会出现结构调整、布局变化、模式转换;现在民办园教育水平总体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居民需求和成本承担水平差异相一致的;民办园相对公办园规模小,有其利,也有不利。

  园所应对挑战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儿童本位,关注成长,服务成长;与时俱进、顺势而为,在少子化带来的冲击中寻找新机遇;同时需要以质量换数量、存量换增量、内涵换外延、效率换结构、空间换时间等方式,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每个人对学前教育的新需求。

  储老师为民办园近期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稳存量,向内用功,不再盲目扩张;二是扩增量,从同质化发展走向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增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三是参与构建并形成区域良性生态,发挥自身在当地良性生态中的独特功能,由单一化发展走向多元化发展。

  图: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卿素兰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卿素兰带来“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如何应对挑战”主旨报告。

  卿老师从时代背景、人工智能的定义等话题切入,提出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复合型教育者,“情感陪伴”是职业灵魂,“面向未来”是教师立身之本,“数字素养”是教师创新之道,“个性特色”是教师区别于机器的显著特征,“弘道追求”是大先生、教育家的典型也是本质特征。

  未来教师必须具备“未来视野”,必须明确我们的教育应该帮助孩子为未来做好准备。相应的,教师职业技能也需要提升,教师应积极学习与运用新技术、具备数据分析能力、专注于综合能力培养。

  当前,人工智能正赋能教育场景的变化,例如助力教师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升效率、创新教学方法等。教师应主动迎接人工智能时代挑战:用教育家精神武装自己;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从心开始,提高学生心理素养与心理品质,为培养高质量人才奠定基础;以积极心理学视角,更多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培育学生做一个有幸福感、目标感、有意义感的人。

  500多个幼教、托育、早教品牌,上万品种(类)项目,涵盖幼儿园课程、智能产品、幼儿编程、教玩具、游乐设施、托育及服务、园服家纺、装修环创等领域,覆盖托幼行业链,满足专业买家的采购需求。

  本届展会中,增加了幼儿食育、劳动教育、生活教育、融合教育、人工智能、互联网+、园所IP打造、研学旅游、数字赋能教育、短视频创收、美学教育等新项目,尤其是食育精品课程、儿童数字听诊器、研学旅游服务、儿童成长科学启蒙、儿童性格与能力研究、幼儿园数智化盈利系统、科学探索体验、感统全息投影运动、AI阅读等,不仅丰富了展品范围,也体现出当前学前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展示了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性,呈现多元化和创新化的发展趋势。

  部分参展企业及品牌推荐:

  海基伦、妈妈餐桌、Masterkidz贝思德、嘉佩乐、贝玛、迪斯卡乐、童年之家、七色花、嘉奇妙、迪卡、傲胜、IEEP园长工作坊、培乐迪、恒信东方、运动方舟、火花思维、斯坦星球、太空宝贝、欧蒙、智拓星、艾克瑞特、琪智、清山、画材库、趣童部落、奈诗、东方之星、小浠尔、传华、乐博士、水母星球、凯司、洛宾、乐优、卡尔思维、葡萄籽、东朗、淘智、牧童、艺玛、掌通家园、智闯、领视云、鑫琦、格乐普、蜜蜂家族、星期一、绘小兔、豪气宝贝、正浩、利童、蜂堡未来思维、全新趣研学、喜尔乐、小谷绘本、柠檬猫、优灏、玩育能、育萌、凯星、富芝壹、健达、童芯设计、知洲宝、朵恩、炫灿、午后遮阳、清沃、乐思奇、海达、全人、萌启、法米多、懒绵绵、兰柏、忠和传承、依菲扬、海岚、欣幕、颐和泡棉、新欧文、达逸、稚慧、光之力、 溥江、爱比沃、格兰恩、早晨、蒙马象、玛童、朵拉、童视纪、奇树、贝尼乐、贝翔、经纬、萌迪娃、大晟、童趣、朵米尔、奥立森、岳动、游戏啦、咪笑、岳动、荣长付、巧问、易成佳品、军跃、熙速、九铭、百智、自泳体育、掌心宝贝、世觉设计、脉动体育、康虹、户森、贝瑞贝比、启俏、领航、九算、垂心教育、读书瞳……(排序不分先后,现在就扫码来参观吧!)

  

  扫一扫,报名参观

  2024中国幼教公益论坛,以“少子化时代学前教育的变革与挑战”为主题,从挑战、变革、机遇三个篇章展开,由100多位演讲嘉宾分享教育理念和实践成果,助力幼教人把脉新形势下的变化和趋势,优化布局结构,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展会首日7厅连场,聚焦幼儿园管理、经营、游戏、科学保教、家庭教育、生源困局、环境创设等领域,为与会者带来诸多丰富学习内容。

扫码参会

  2024华南幼教展同期召开的“幼儿园软实力提升”系列工作坊, 围绕园本课程、深度学习、托育招商与留生、新时代美育,运用案例分析、个性指导、体验启发等形式,为参会者提供专业成长的平台。

  11家省内知名园所及托育中心的观摩,沉浸式现场体验;第八届全国幼教经销商大会及广州之夜、广东新华发行集团渠道商研讨会,都非常值得关注。

  随着少子化引发办园环境的变化,教育新法新政的实施,在2024这个变革之年,热爱幼教事业的我们在广州相聚,共建共享让中国幼教越来越好。

  6月14-16日,广州琶洲保利世贸博览馆3楼5号馆、6号馆,诚邀各位莅临!

编辑 林剑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