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乳源县致力于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  作者:《光明日报》  2011-08-22  字体:  

  梁健还一口气归纳了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抓教育工作的“一、二、三、四、五”。

  ——“一”,就是坚持一个战略: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历经20年,没有因党政领导的更换而改变

  ——“二”,就是落实“两个提高”,实现“两相当”:财政性教育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高,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逐年提高。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农村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城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全县公务员年平均工资分别为2.4万元、2.5万元和2.8万元,而全县教师年平均工资分别为2.57万元、2.91万元和3.23万元,教师工资高于公务员工资。

  ——“三”,就是保障教育经费“三个增长”: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及学生人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都有较大幅度增长。"

  ——“四”,就是实施“四个百万工程”:乳源决定从2011年起由财政每年拨付100多万元“特殊岗位津贴”。这是提高边远山区教师待遇的新举措,是全县实施的第四个教育“百万工程”。

  先是2008年5月,出台《乳源瑶族自治县资助高中阶段贫困学生实施方案》,启动实施头一个教育“百万工程”,由县财政一年列支100万元“政府助学金”。其中,约30万元按两类标准资助乳源高级中学学生:“特困家庭学生,资助全部学杂费和住宿费,同时每月补助基本生活费150元。”“正式录取的农村少数民族学生,资助部分学杂费和住宿费每年每人600元。”约70万元的地方“政府助学金”,按三类标准资助乳源职业高级中学学生。这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国家助学金”的叠加,旨在加快全县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步伐。

  在全省率先实施的“农村寄宿中小学生营养工程”、“瑶族学生生活费补助工程”,是列入县财政年度预算、“由县财政全额负担”的创新“百万工程”,成为乳源兴教引人瞩目的新亮点。2008年10月出台的《乳源瑶族自治县中小学寄宿制学生伙食补助实施办法》规定的补助范围和对象是:“在本县就读且具有本县户籍的普通中小学寄宿学生(含中午在学校饭堂就餐的学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20元(即每月12元,每学年按10个月计)。”这样,孩子们的餐桌上每周至少两次加菜加肉,占全县56%的中小学生结束了“常咽小萝卜条,多日不闻肉香”的日子!2008年11月出台的少数民族学生生活费补助工程,县财政每年拨出100多万元,对县民族实验学校学生实施住宿及生活费补助,每生每年补助住宿费500元,补助生活费500元。受益学生达1200人。深山里出来的瑶家孩子,终于能在城里享受与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家庭经济负担却实现了零增长,瑶家孩子们可高兴了。

  ——“五”,就是“五个结合”:抓教育发展和全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相结合;抓教育发展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相结合;抓教育发展和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相结合;抓教育发展做到政府主导主办和社会各级相互支持配合相结合;抓教育发展和搞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这一切,是乳源发展基础教育的力量源泉,是挤出“乳汁”滋养教育的思想保证。

  得到“乳汁”滋养的乳源基础教育呈现良好态势。如今,全县现有中小学校32所,其中完全小学2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初级中学6所,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各1所;在校学生2770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3622人。2009年和2010年,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均为100%;全县“控辍”工作成效明显,初中三年巩固率分别为95.02%、95.3%,都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取得新成效,全县高中毛入学率分别为87.8%、89.3%,高于全省86.2%的平均水平,率先在全省少数民族县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考本科上线率分别为36.5%和40%,位列全市上游,全县基本完成了布局调整和规范化学校建设。

  新近,乳源又决定投入近1亿元资金,全面改造升级各中小学校的硬件软件,努力率先在全省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韶关市各县(市、区)中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