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送礼"心态各不同 深圳小学生有妙招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 作者:南方日报 2011-09-09 字体:大 中 小
焦点
送或不送,家长很犹豫
积极派:为了孩子好,送礼没压力
家住福田的张先生是个生意人,平时忙碌于跑业务,几乎没有精力关注儿子的学业。每年的教师节和中秋节前,他都会准备一些礼盒,让老婆送给孩子的班主任。张先生说,尽管老师从来没有向学生暗示过要送礼,但他觉得,在节日期间给老师一些馈赠,符合他平时办事的习惯。
“孩子的成绩并不算太好,如果老师能够多关照一点,我也省心一点”,张先生表示,他对其他家长的态度并不清楚,但为了孩子好,送点礼也没什么太大的压力。“我们家庭收入还可以,而且送礼属于自愿行为,我们也没有太过张扬,应该不会有人说闲话吧”。
据张先生介绍,他曾经在教师节前,专门前往香港购买礼物,但最后被孩子的班主任拒绝了。“送礼只是表达我的心意,但有时候也要注意分寸”,张先生说,孩子上学这么多年,他坚持让老婆给孩子的班主任送礼,但礼品的分量已经轻了很多。
“听说好多家长送月饼券,只怕老师都收疲劳了”,张先生说,他选择的礼品往往是老婆推荐,老师真正有需要,同时又要避免老师收到礼品后太过尴尬。为此,他还专门和老婆商量过这个事情,“一年也就一两次,希望做的好一点”。
淡定派:不会专门选择节日送礼
邱先生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家长,近几天,尽管给教师送礼的话题屡见报端,邱先生却很淡定。邱先生说,从念书开始,家里的儿子成绩一直都还不错,老师也从未因为送不送礼,对孩子有过偏见。
“一个懂事、听话、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是老师最喜欢的,教师的成就感就来源于学生的表现”,邱先生认为,对于节日期间给老师送礼、请老师吃饭的家长,没有必要太过于苛求,毕竟这属于家长自愿的行为。但对于经济收入并不高家庭,也没有必要刻意准备贵重礼物。
去年教师节前,邱先生利用接孩子放学的机会,给带队的班主任送了一点礼物,表达节日的问候。邱先生说:他没有专门去购买,刚好节日前夕回了趟老家,就带了点当地特产。“节日期间馈赠礼物,应该算中国人的传统,我只是适当的表达了一下”,邱先生说。
邱先生表示,在他儿子念书的小学,很少有教师主动向家长索要,即使有家长主动送礼,大部分老师也是婉言谢绝了。“在深圳这个城市,大部分教师的待遇是可以保障的,而且普遍责任心很强,作为家长,我们本身觉得,老师是值得信任的”。
温馨派:教孩子折贺卡慰问老师
李女士的女儿在深圳宝安一所学校念小学二年级,今年教师节前,她的女儿再次发挥绘画的特长,亲手为老师制作了一张贺卡。
“那张贺卡上,有班主任的卡通形象,而且上面还写着‘祝老师越来越漂亮’”,李女士说,尽管女儿年龄不大,但却十分渴望表达对老师的感情。教师节前,为了感谢曾经带过她的班主任,女儿早早的就开始准备,将她手机的一些玩具和精巧的钥匙扣,送给老师做礼物。
李女士说,在属于教师的节日里,她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并将礼物亲手交给老师,完成学生与老师的良性互动。做个换位思考,当老师从孩子手中接过亲手制作的礼物,这个老师会感到很骄傲,这远比家长去送礼,分量更重,更让人感动。“在成人的世界里,交往总是带有功利性,孩子的赤子之心,单纯可爱的一面,是可以感动老师,获得老师的喜欢的”,李女士说。
收或不收,老师很纠结
最完美的礼物与钱无关
“其实我们真的不在乎礼物多少钱,更不在乎教师节有没有礼物可以收。”宝安区某中学的李老师告诉记者,她已经做了7年老师,也担任过班主任,送礼的家长或者学生年年有,而且逐年有纸张化的趋势——月饼券、购物卡甚至是钞票,但她从来没有收下过。
然而,在李老师的办公桌上,却放满了同学送的DIY礼物——放着同学们和老师合影的手绘卡纸相框、折成千羽鹤形状的感谢信、擅长画画的同学送来的卡通老师画像……
李老师说,现在的学生都很贴心,大多数都知道老师想要的其实并不是物质上的东西,而且她上课的时候也经常告诉学生,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对教师抑或是对自己有恩的人,感恩的心并不能仅限于特定的节日,而需要由心而发,情感方面的付出才是最关键的。“有一年我带初三毕业班,很辛苦,几位学生自己做了冰糖炖雪梨送到我的面前,那天,我感动得差点流泪了。”李老师说起这段回忆,笑容在她的面上如花般灿烂。
在龙岗区某中学教书的黄老师也是相类似的观点,每一年都会有家长明示暗示过要上门送礼或者请吃饭,但都被她婉言谢绝。有一次黄老师去某位同学家里进行家访,临走之前家长当着孩子的面,硬塞了200块钱给我,笑说“小小意思,不成敬意”,怎么推都推不去,后来孩子出来送她时,她让孩子把钱拿回去给家长,并嘱咐孩子不要轻易仿效这种行为。“我如果真的收下了那些钱,我会觉得在学校里无法面对我的学生。”黄老师说最完美的教师节礼物,其实与金钱无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