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教师节"送礼"心态各不同 深圳小学生有妙招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  作者:南方日报  2011-09-09  字体:  

  换个方式换种心态

  “自己对教师节送礼这种现象是无法理解的”,光明新区高级中学的陈老师表示,教育学生本来就是教师的天职,而且教师已经从国家财政中为此支取了薪水,所以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再收受学生的礼物。

  陈老师称,对于现在教师节送礼之风炽盛,就他思考的结果,主要还是因为现在家长和校方关系脱节所致。过去联系家长和校方的最主要纽带就是家访和家长会,但现在由于家长们工作很忙,家访和家长会经常难以实现,这就使得家长和校方渐渐关系疏远,摸不着彼此的心态,所以在忖度之后,家长们往往就会担心说老师对自家孩子教育可能会不用心,所以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得到照顾,就纷纷给教师们送礼。

  福田区上步小学某老师目前在给小学生教美术课,对于目前社会上盛行送礼之风,李老师表示,深圳富裕的家庭很多,出于感激老师辛苦教学或能让孩子多得照顾的心理,纷纷给教师送礼。但是,李老师向记者强调,教师的荣誉感是来自培养出了多少好学生,而不是收了多少礼物。

  对于如何送礼,李老师表示家长们不妨换个心态,比如老师们代课很辛苦,可以买本健康书籍赠给老师,或者送几盒枇杷膏,减轻一下老师因讲课多而致喉哑的症状。而这些温情脉脉的方式不仅会让老师很感动,也有助于帮学生端正价值观,也会给我们这个社会平添很多温暖。

  专家视角:

  深圳地区亲子教育、亲子关系专家晓莫

  家长送厚礼有贿赂心态

  民办教育家、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信力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举例说,去年在百度网站名为“教师节”的贴吧中,一名网友以教师的身份晒出收到的礼物,其中包括字画5张,均在500元以上的红包10个,中华烟2条,手机1部等等,引起贴吧内群情激愤。

  信力建借此例子指出,教育应是让人实现本身价值的,同时教育的公平,本质是平等和自主。但时下国内校园兴起的送礼现象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当下家长对教育公平的扭曲理解。当某些家长乐于送大礼送好礼、某些教师也照单全收的同时,不仅对孩子将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也亵渎了教育的神圣含义。

  为何送礼?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余中根认为,原因无外乎其三:一是出于利益,二是出于感激,三是两者兼而有之。一部分家长或学生给老师送礼,是想让老师关照孩子,至少不为难自己的孩子,也不排除部分教师想趁此机会获得利益;另一部分家长或学生给老师送礼,纯粹是出于感谢教师对自己孩子或自己的培养,是一种感恩的心态;还有一部分家长或学生给老师送礼,既是出于感激之情,也想顺便为孩子或自己的利益考虑。

  “家长给老师送厚礼,有一种贿赂的心态在其中,”深圳地区亲子教育、亲子关系专家晓莫这样分析,家长希望给老师一些超出寻常东西,以获取他们对小孩的照顾,家长想要获得的也是老师超出常态的照顾、实际上两者的度都是模糊的,很难量化和对等的。而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家庭教育专家王东华也认为,这种贿赂心态“最伤害的其实是孩子”。

  “中国是礼仪之邦,送礼的风气其实深入民心。”广东省民办高校督导专员黄桂标指出,送礼本是好事,但一旦有目的性、有功利性便成了坏事,“送礼”过度,味道就变了。发展至今,“送礼”已然成为贬义词。

  黄桂标指出,近年来的“阳光工程”等一系列措施让教师待遇稳步提升,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师们的需求层次也早已与时俱进,高层面的精神满足相对于简单的物质层面上的满足更易产生愉悦之感。“从这点看来,教师们的期望可以说是很高,也可以说很低。对他们而言,学生对老师所表现出来的敬意和尊重,就是最好的礼物。”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