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聚焦师生出行,实事项目更“暖心”
聚焦师生安全出行问题,从设置电动车统一停放处及充电站、风雨连廊校园微改造、增加学校与附近地铁站的接驳公交线路等三个方面着手,解决师生到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一是设置电动车统一停放处及充电站,解决电动车存放及充电问题,减少安全隐患。现已完成对相关充电费用及使用说明设置,已于九月开始投入使用,电动车停放及充电等安全问题得到极大改善。
二是风雨连廊校园微改造,方便师生雨天出行。该项目已经完工,投入使用,极大满足了师生休憩、交流、乘凉、避雨的需求。
三是江泰路地铁站接驳公交线路方面,积极与公交公司沟通协调,增开“江泰路地铁站——学校正门”专线,上学高峰3个班次、放学高峰2个班次,11月29日通车,极大解决师生返校安全便利出行的问题。
二、“粤菜师傅”工程,送教上门更“走心”
充分利用烹饪专业党员的专业技能优势,为群众办实事,并融合李希书记部署的乡村振兴项目“粤菜师傅工程”。自2021年3月1日以来,严格依照计划进行了粤菜师傅培训送教下乡、送教上门等活动。
一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致力粤菜师傅工程,为乡村餐饮企业培训粤菜粤式点心制作人才。自3月以来,共举行了19期的线下培训、2期线上直播培训,其中线下培训学员466人次,线上培训学员150人次。
二是亲自上门为14家乡村餐饮企业指导粤菜粤式点心制作,共为餐饮企业教授28道菜品。许多粤菜粤式点心都已出现在乡村餐饮企业的餐桌上,也得到了食客的好评。辅助2位学员成功创业:(1)大学毕业的龚泽坚,受到政府振兴乡村的感召,毅然回到家乡正果和同学创办“丰依竹食”竹筒美食。龚泽坚表示,得益于“粤菜师傅”工程,是师傅们的培训与上门精心指导让他这个“半路出家”的餐饮经营者走上正轨。(2)来自增城的七彩云吞传承者黄淑玲通过“粤菜师傅工程”服务团队的精心指导,圆了自己的创业梦。
三是服务国家军队后勤建设,为南部战区某部队厨师培训粤菜与粤点品种,帮助部队改善菜肴与点心品种。自5月10日开始,为32053部队约40名厨师进行了培训,至今已为部队培训19天,一共培训了粤菜理论知识、餐饮营养卫生与食品安全、58道粤菜品种、60道粤式点心品种的培训。
四是利用粤菜粤点专业优势,与广东省餐饮技师协会合作,落实师资培训。5月23-28日举办了“粤菜制作、粤点制作1+X证书全国师资”中级培训班,共为全国65家中高职学校培训了186人。
三、师生同心同行,志愿服务更“贴心”
传媒与形象设计系党支部发挥专业特色,组织党员干部、专业教师,带领传媒义工社团、传媒粉墨社团、传媒旅商形象社团、传媒礼仪社团、传媒音乐社团的学生志愿者,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
一是形象设计专业的党员干部、教师带领传媒旅商形象社团,每天利用中午午休时间为学校师生进行美发服务,教师64人次、学生230多人次,60多个学生的仪容仪表得到及时规范的整改。
二是传媒义工社团与金碧社区、官洲街社区、江南中街社区工疗站、百丈颐养中心建立长期合作,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一共9期,为社区群众(60多人次)、老人(20多人次)、残疾人士(30多人次)义务理发。
三是音乐社团的学生在党员干部、专业教师带领下,为养老院、江南中街社区工疗站、海㠉街工疗站的老人、残疾人士进行文艺表演、唱歌、绘画、体育锻炼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一共举办4次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
四是组织爱心捐米活动,将捐赠大米(187包,共1890斤)分发到南石头街、凤阳街的孤寡老人、环卫工人的手中。
五是在前进校区启能班、江南中街工疗站教授残障人士做珠花制作,超过40人次参加,既灵活锻炼肢体,又能服务社会。
通讯员:张鸣秋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