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南外高中名师大讲堂|对话AR之父,打开通往未来世界的一扇窗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广东站  作者:  2019-07-04  字体:  

   中国教育在线讯 他被誉为被誉为“世界增强现实(AR)之父、可穿戴之父”,16岁即发明了世界第一个穿戴式计算机,目前在美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增强现实AR眼镜,比谷歌眼镜还要早13年,他是“人在回路”混合增强智能(HI)理念提出者,该理念成为人工智能重要组成部分;
  他发明了世界第一个智能电话手表、第一个智能鞋,他打破科学与艺术壁垒,发明了第一个水琴(以水流振动发声的琴);
  他是多伦多大学终身教授,同时也是斯坦福大学访问教授,麻省理工大学PhD博士,领衔主导了加拿大,美国10多项国家级、省级项目。他就是本期《名师大讲堂》主讲人——Steve Mann教授。
  
  提到增强现实(AR),可穿戴设备,你会联想到什么?是帮助聋哑人士“听见”的腕带、用脑电波控制轮椅抑或是解放双手的Google Glass?
  7月1日,世界增强现实之父、未来科技研究院首席科学家Steve Mann教授做客南外高中《名师大讲堂》,为同学们呈现了一个前景巨大的混合增强智能的未来场景。
  Steve Mann教授介绍到,所谓混合增强智能,就是将人和机器混合在一起,通过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来增强人的感知能力,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好莱坞电影《钢铁侠》就是典型的混合增强智能的产品。“例如人眼看不到无线电波,但如果戴上智能眼镜,就能看到,甚至可以看到空气的流动,看到一杯热水的温度,这就是混合增强智能。”Steve Mann教授发明的智能眼镜,正在将这一切变成现实。
同学们凝神聆听
  
  “我六岁的时候,第一次看到我爷爷戴着一个巨大的防护眼镜拿着电焊进行金属焊接。透过那个护目镜,我发现只能看到一个小小的光点,其他什么也看不见。当时我告诉自己:这个事情一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20多年来,Steve Mann教授在混合增强智能领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其中介导智项目,已经由世界一流的算法,设计成一个人工智能的芯片,现在已经制成工业摄像机,落地在电焊机行业。
  
敢于做梦,还要敢于圆梦
同学们现场体验混合增强现实
  
  “我第一次研究可穿戴技术是在30年前,那时技术还远远不成熟,甚至连电脑都没有在北美家庭广泛普及。但我还是决定投入这个领域。如今全球AR增强现实、可穿戴设备的产业规模已经达数万亿美元了。”
  现场,Steve Mann教授鼓励同学们:学研究的第一步,是试图找到一个困扰你的、你真心想知道答案的问题。研究的过程可能不顺利,但只要是你觉得有趣的问题,不要放弃它,不管别人觉得它无聊或者早几年就有人研究过了,只要你专注于这个问题,借助你已经阅读的那些资料,尽你所能以你自己的方式理解这个问题。也许后来会发现你自以为得到的理论已经被别人阐述过了,但在这个过程中,你总会学到东西。
 
对话科学,走进前沿
  “5G时代,AI落地到移动终端,深入到用户的日常体验会发生哪些变化?”
  " 您研发的AR眼镜作为一个新的媒介,用户需要多大的成本去学习和适应?因为新的技术会带来很多之前并不存在的问题。”
  ……
  互动环节,同学们纷纷举手,抛出自己关心的问题。Steve Mann教授近距离作答。他在梳理AR发展历程中趣谈到:“很多人问我 AR 的使用场景是什么,怎么能够让用户每天都用它。其实我建议大家从另外一个角度想,不要想说我有这个技术,我来做点研究。你可以想现在有什么是大家已经每天都在用了,而你可以通过 AR 来让它更好,让它变得更有意思。”
  本次主题讲座带来了前沿技术的分享与体验,令在场师生大呼过瘾,也让大家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讲座的最后,冯大学校长对Steve Mann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并鼓励同学们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努力学习,拓宽知识面,把讲座的收获运用到学习中去。
  
名师大讲堂
  “名师大讲堂”自2018年秋季启动以来,南外高中邀请了多位海内外学者(涵盖人工智能、绿色建筑等领域),开设了多场公开讲座,为师生们带来了智慧与思想的精彩盛宴,成为学生开阔视野、了解各个领域知识的重要途径。
  下个学期,我们将继续走入古今中西的知识宝库,探索智慧前沿的浩瀚宇宙,与同学们一起寻觅契合自我的未来轨迹,怀想浩瀚星空的人生坐标。更多精彩,在前方等你遇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