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广州新华学院: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建设
2021-11-19 10:06:00
广州新华学院
   广州新华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立专业课程与百年党史的联结,将“四史”教育纳入思政课程体系,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擦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课程思政的鲜亮底色。

  一、头雁效应,书记、校长讲好“思政第一课”

  学校党政高度重视“课程思政”,校党委书记、校长率先垂范,以讲好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为抓手,为同学们上好新学期“思政第一课”。

  

  2021年3月29日校党委书记周云研究员讲授《攻坚克难创奇迹 百年宏愿写新篇》新学期“思政第一课”

  

  2021年10月12日,校党委书记周云研究员以《从建党百年看高校党建的发展历程》为题开讲新学期“思政第一课”。

  

  2021年3月16日,校长、党委副书记王庭槐教授讲授《明‘四史’、知使命,争做奋发向上的新青年——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学习党史》新学期“思政第一课”

  

  2021年10月19日,校长、党委副书记王庭槐教授以“读革命烈士诗抄,做时代新人”为主题,面向2021级新生讲授了新学期“思政第一课”

  二、顶层设计,“四史”教育纳入思政课程体系

  为深入推进“四史”进课堂,学校层面将“四史”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专题辅导报告。为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2021年春季学期起,学校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将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课程纳入思政课体系。学生须至少选修其中1门课程,在课程学习中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信仰。

  

  2021年3月3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叶启绩教授作学校“四史”专题辅导报告会第一期——“社会主义五百年简谈”主题报告

  

  2021年4月1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徐光教授作学校“四史”专题辅导报告会第二期——“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主题报告

  

  2021年4月2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副主任张彦博士作学校“四史”专题辅导报告会第三期——“新中国史”主题报告

  

  2021年5月1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吴素香教授作学校“四史”专题辅导报告会第四期——“改革开放史”主题报告

  三、示范引领,推进校级“课程思政”试点改革

  自2020年4月起,学校开展了“课程思政”校级示范课改革试点立项工作。在遵循专业课程运行规律的基础上,深挖课程中的德育元素,润物无声地开展德育教育,在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功能,将立德树人的使命任务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

  

  四、抓三要素,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

  一是功勋事迹入教案,筑牢专业课程主渠道。在专业课程中结合国际国内形势,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功勋事迹,厚植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财政学》第五章“经常性支出”的课堂上,引入“两弹一星”及科学家的故事,来分析破解当前核心技术遭遇“卡脖子”危机的路径;在《组织文化》课程中,结合《中国抗疫图鉴》讲解从战“疫”看“四个自信”。

  

  《财政学》第五章“经常性支出”的课堂上,引入“两弹一星”及科学家的故事

  二是挖掘课程党史资源,聚力课堂教学主战场。在课程中融入党史,树牢青年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品格。在讲解《黄河大合唱》时,让学生深入了解冼星海的创作故事和社会背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章鲁迅专题课堂上,以“经典阅读——感性体验——理性领悟——人生浸润——价值认同”的渐进式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鲁迅弃医从文的选择和其代表作对国人民族精神觉醒的呐喊。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章鲁迅专题课堂上分析鲁迅弃医从文的选择和其代表作对国人民族精神觉醒的影响

  三是健全考核机制,建强课程思政主力军。“好的老师站在讲台上就是一种课程思政。”教师是基层组织宣讲党史学习教育的主力军,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为此,教务处将“课程思政”成效纳入期中教学检查之中,引导全体教师树立“课程思政”意识、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广州新华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与“铸魂育人”有机结合,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党委宣传部供稿

  文/安娜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