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系列课程由汕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汕头市壹诚实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承办,汕头大学长江工业设计中心、汕头市工业设计中心、汕头市工业设计协会和汕头市创新工业设计研究院联合协办。
本次课程邀请到原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杨玲副教授,汕头大学商学院教授陈屏国,与大家分享他们的创新设计故事。
杨玲(左)、陈屏国(右)
//
热爱是设计的契机
“手工造物是有温度的,它赋予了旧物件以生命,让旧物件真正‘活’了起来。”上午的课程中,杨玲老师向大家分享了她通过创新设计所打造的诗情画意、平和质朴的精神家园。
杨玲
课程伊始,杨老师便抛出了一个问题:“我们是否明白自己的初心所在,是否有勇气去投入到喜欢的事物中?”对于这个问题,杨老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其实早在十几年前,她曾亲手打造过一间家私店和一间咖啡店,两店相邻,店内的一切陈设,都是她的思考与手工劳动实践的结晶,例如家具是取材于当地环境中的石头、沙子、野生植物,以及从旧货市场淘来的“余料”,再由她亲手组装出的。因此,到访过杨老师店里的人们纷纷感慨,来到这里是一种享受,不是被迫接受材料的堆砌,而是感知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审美,制造出来的温暖。
礐石邻山小店
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是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也是提升感知力的最佳方式。
“我认为是自然给我力量,也赋予了我更强的感知力。”杨老师表示,山村空灵的自然环境和淳朴的乡土风情,是她的设计灵感来源,而她将灵感付诸实践的表现就是一间改造后“接地气”的民宿。
圆山村民宿
民宿改造的过程分为两个部分——室外和室内。
从室外来看,杨教授关注到她的设计应与圆山村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因此秉持着“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将人工和天然巧妙结合。民宿外部从平台、水池、砖路、竹门到墙体,无一不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室内部分则主要是旧物更新和改造,首先清除垃圾和浮泥、打扫各个楼层,再以树枝做空间,以石头做摆件,自然之物与充满温情的手工制品、共同构成了一个抚慰心灵的港湾。
民宿室内
当冰冷的屏幕成为了大部分人的沟通媒介,回归于最初与自然的交流形式就显得越发迫切。
在改造后的民宿里,阁楼可供客人观赏投影,玻璃太阳房里储存着温暖的阳光,画室一样的大厅里设有一窗遥望山景,茶桌是由旋转楼梯“变身”而成的,厨房是由某家餐厅的废弃旧物改造成的,卫生间里还放置了奇特而美丽的莲花。民宿自上而下,有阳光、有植物、有色彩,客人们在这里与自然共舞,与自我同歌。
杨老师房屋改造的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例如在太阳房的改造中,起初她只考虑到太阳房的通透性和美观度,但在实际使用中却发现了太阳房的隔热效果存在问题。后来她从玻璃特性、空气流通方式等角度进行思考,发现增加太阳房的高度和隔断可以有效提高隔热效果,这是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
课程现场
杨老师用她的设计赋予了旧物第二次生命,向我们传达了温暖人心的力量。她说,“人在现代的水泥空间中生活过久时,最需要温暖的陪伴,而那些经过时间磨砺的老物件正有这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设计师要做的只是去发现并可视化。”
正如李昊宇老师在《2变3创新设计课程班》第二期第一讲中所讲述的“思维可视创变原理”,他说,“我们往往只能看见探出表面的现象,却看不到深埋于泥土中的本质,而思维可视化就是把看不见的东西具象化。”
课程班部分学员合影
//
理论是设计的基石
若说杨玲教授是用创新来追求精神家园,那么陈屏国教授就是从理性角度,并借用现有数据来看待创新。“江郎才尽”是一个严峻的问题,特别是对设计师来说,如何将大脑中的创意迸发出来尤为重要。对此陈教授让我们用理性的思维来思考创新,站在设计的基石上,向下扎根而抓住本质,明晰设计发展脉络,自觉推动产品的迭代开发。
陈屏国
陈屏国教授以曾经创办的科学玩具公司为例,向我们举例了产品开发趋势理论的力量。“通过产品开发趋势理论的运用,科学玩具公司仅一年时间就占据极大的台湾市场份额,‘永不落地的纸飞机’就是一个优秀案例。”从此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成功的产品一般都具有两个特性,首先是产品的开发一定是建立在前代的基础上,其次开发结果一定是渐进式的,而两者结合就是产品的迭代。
他表示,当我们掌握了产品发展的脉络趋势,灵感就会源源不断,后续开发产品也会变成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创新取自于最本质的东西,现有的数据或许就是下一次创新的出发点。
产品发展脉络
随后,陈教授向学员们推荐了“TRIZ”——一个可以帮助我们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迅速找到理想解决方案的工具。TRIZ指的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被陈教授形象地称为“知识库”的它,是基于人类所能获取到的全部关于产品开发的知识,通过分析大量专利和创新案例总结出来的理论。
TRIZ聚焦于产品的演化,如果想要实现产品理想化,一定逃不开其中揭示的六大产品演化趋势,“由单数趋向复数,由整体趋向分割,由刚性趋向柔性,由单向趋向双向,由一维趋向多维,由单一用途趋向多用途。”
“TRIZ” 理论
设计师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只有进一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才能突破思维的上限。他表示,“从TRIZ中寻找创新所得出的结果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早已随处可见,比如飞机的螺旋桨呈双数倍增加,空调排气扇的分割等。”创新的方式其实早已埋藏在每个不经意中,缺的只是被挖掘出来。
同时,陈教授进一步用生动具体的例子,为我们详解了TRIZ中“40个发明原则”和“39个工程参数”。他表示,“设计师在开发任何一个产品时,都可以从中找到这些原则与参数,问题在于要怎样通过系统性引导的原则,为下一代待开发的产品指路,设计师可以用哪一个创意原则实现这个产品?”
课程现场
“想要做到系统性分析需要记住两个前提,发明原则和工程参数。”他指出,首先根据发明原则,设计师可以实现对产品物理效果的预想并对产品的物理效果、几何效果和实际功率做出预设,最终在产品中体现出一个或多个原则。
以电动牙刷为例,通过混合水和牙膏之后进行快速震动来清洁牙齿,使用了第18个发明原则——“机械振动”,而牙刷震动时产生的连续周期性震动感,又体现了第19个发明原则——“周期性动作”。其次是工程参数,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同样需要考虑到产品负面性效果,因此预先明确参数极其重要。
陈教授表示,在设计开发产品过程中不妨将步骤分别作出以下区分,“在最初阶段,设计师需要与用户沟通了解产品中有待改进之处,在抓住使用痛点后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解决问题,方式可以是天马行空的。之后将解决方法数据化成为对应的工程参数,提取对应的工程参数并解决对应问题,最终将目光放回发明原则上,工程参数在变化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发明原则与方向。”
矛盾矩阵
陈教授表示,以自行车坐垫为例,如果需要解决坐垫不舒适的问题,还需要统筹考虑其他因素。车垫的宽度、长度、体积等数据都需要随着变量改变,而伴随这些改变的数据,产品又会产生新的使用不便,坐垫的长度改变可能会对使用者腿部造成阻碍,使用体验问题也再次出现。
看到这里笔者不由想到李昊宇老师曾提出,“设计师是带着镣铐的舞者”。设计师是在多方面限制下不断寻找突破的,而这样的工程参数对于设计者来说就是限制,只有不断更改原本数据,反复修正参数,最终才能在此处成功起舞。
时代在呼唤更具“感性”的设计,而在整个设计行业中寻找“感性”特性,已经成为每一位设计师的责任。《2变3创新设计课程班》如同一只放大镜,希望能让大众从更专业高度,用包含人文情怀目光在新时代设计中寻找设计“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课程班部分学员合影
文字┃张宏宇
图片┃陈凯翰、束祥斌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