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们将与大家分享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高嘉杰的故事。
“这份投资,我成功了!”
和大多数高中毕业生一样,四年前填报高考志愿时,高嘉杰面对着厚厚的报考指南感到迷茫,他只知道,自己对理工科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而在这时,父亲的朋友——一位广以2017届学生的家长向他们介绍了这所新型理工科大学。最终,高嘉杰以超出分数线接近70分的优异成绩进入广以。
当被问及选择广以的理由,嘉杰笑着说,他更愿意把这个选择称作一种“投资”。当时广以只有第一届学生,但却非常吸引他:“这里有世界一流、前沿的教材和教师。”广以使用的都是剑桥、牛津等课程的原版教材,老师也会引导学生阅读最新的学术期刊。“全球最先进的教材、一手的学术论文都是以英文为载体,中文版本则需要等待翻译。这样在获取知识上面就会稍微落后一个水平、落后一个时段。但在广以,这里提供了最先进的学术知识,这为迈向更高的学术殿堂提供了最好的平台。”
事实证明,这个年轻人的“投资”成功了。高嘉杰在广以取得专业第一的好成绩,并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名校录取。
科研人的学习,更像“freestyle”
在高考以前,学习和生活都被固定在一个圆圈内——对指定内容进行重复练习。而一旦进入大学,“圆圈”边界骤然消失,而每个学生也进入全新的阶段——需要主动探索“圆圈”外的世界,掌控自己未来人生的方向。
广以也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条件:内容的自由、方式的自由、科研课题的自由。如何在自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避免陷入无方向的迷茫感?高嘉杰给出了答案: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大一的数学作业是横在许多广以新生眼前的难关。“在电脑前坐上一整天,可能只能做出一两道题,但我也会坚持下去,连续两三天才能把一份作业写完。”但他明白,“死磕”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如何解决问题也是自学能力的重要一环,也是需要锻炼的能力。”除了向老师请教之外,嘉杰经常借助国外论坛、视频网站寻找相关公开课、问答等内容进行自学。教材、课件、网站……每遇到一个感兴趣的知识点,他都会“钻进去”学习。
“我们以前都在学‘套路’,用比较机械的方法去解高考的题目。而随着在广以的学习,我逐渐体会到,做科研的过程其实是更加自由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新的问题,并自由地、开拓性地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也是和以往初高中学习不同的地方。虽然有一些步骤是很枯燥乏味的,比如重复测量的实验过程。但是你也可以对此进行一定的思考,是否存在一定的缺陷,或者还有哪些情况没有考虑到。这种主动性的思考过程,不同于以往被动式的学习,在自我掌控的节奏下,我的思维也活跃起来、开拓起来。”
高嘉杰(中)参加卡丁车比赛
知识分享,传递星星之火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高嘉杰一步步发现自己对科研的热爱,也发现自己的科研兴趣所在。他希望自己能够在纳米电子学和半导体相关的方向继续深造,也收获了相关专业的名校offer。
回望广以四年,嘉杰印象最深刻的活动还是“广以Fun课堂”,这是广以与汕头东厦中学联合举办的教学实践项目,十四位广以学生从大学生摇身一变成为“小老师”,为初中课堂带来生动有趣的双语知识。
东厦中学的教学实践也“点亮”了嘉杰的“技能点”,他发现,自己在教学授课、知识分享方面有浓厚的兴趣和天赋。随后的活动中,他报名成为广以的朋辈导师,为大一新生进行学习生活方面的指导知识共享;他担任教授的课堂助教,为低年级的学生讲授实验、批改作业。他还是同学眼中的“问题大王”,“我平常会与认识的所有同学讨论问题,去食堂的路上、去宿舍的路上,逮到人就问!”通过讨论交流观点,通过讲课促进思考,嘉杰在授课中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也锻炼了自己的交流能力。
在实践中学习,于体验中成长。高嘉杰在广以度过了收获满满的大学时光。“四年前,我未曾设想自己能够在毕业后去到这么名牌的大学,也能够与世界上最一流的人才共事学习,感谢广以提供的平台。希望我能够保持初心,体验更广阔的世界!”
(实习编辑 郑德旺)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