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大工学院未来揭秘,共赴创新之旅!
香港城市大学
CITY UNIVERSITY OF HONGKONG
香港近年来积极推动多个培养和吸纳专业科技和工程人才的计划,以支撑创科的发展。为帮助广大考生全面了解香港城市大学工学院的最新发展和硕士课程申请相关信息,中国教育在线联合香港城市大学举办的硕士课程2025年招生系列宣讲现已开启!
简介会信息:
香港城市大学工学院将于2024年11月21日(周四)晚上7时举行硕士课程在线宣讲会,介绍工学院、建筑学及土木工程学系、生物医学工程学系、电机工程学系、机械工程学系、材料科学及工程学系、系统工程学系的课程资讯。届时课程老师会亲自为您解答有关课程内容、申请程序、入学要求、奖学金、学习生活等种种提问。请别错过现场交流的机会,我们期待在宣讲会见到您!
日期:2024年11月21日(周四)
时间:晚上7:00 – 8:30
形式:在线直播
活动内容:课程介绍、甄选准则、答问环节
语言:普通话
扫码观看直播!
宣讲会嘉宾
香港城市大学介绍:
香港城市大学是全球领先的高等学府之一,于研究及专业教育方面表现卓越。城大目前拥有超过23,000名学生,其中有超过7,000名为研究生。城大在教学和学习中注重鼓励个人探索,强调获取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知识。其多元化课程致力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考、锻炼创意及专业技能,从而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开辟更多机会。
香港城市大学开设了50多个硕士课程,涵盖多元而广泛的学科领域,以配合学生的个人兴趣,专业追求和事业发展。学生将以修读课程的形式接受创新教育,部份课程需要完成项目或论文方可取得学位。研究生院提供全日制、兼读制或混合制三类模式课程,学生可在一至两年内,按要求完成相应课程的修读学分。此外,除了法律专业的部份研究生课程有政府资助以外,其他所有专业均为自资课程。
工学院及课程介绍:
学院介绍、开设课程等:
香港城市大学工学院矢志发展高端实用课程,为学生创造就业条件;优良的师资和高质量的教学,成就90%高就业率。学院的教员从事开创性科技的研究和开发,屡获奖项。学院设有多个研究范畴的实验室,包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与中科院联合的实验室及九个研究中心。
工学院从事变革型教学与研究,在2023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简称「上海排名」,有14个工程相关学术领域获列为全球最顶尖50名内,并有18位学者在2023年荣获《全球高被引学者》殊荣。
工学院提供的硕士课所程涵盖的范畴广泛,包括建筑学及土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电机工程、材料科学及工程、机械工程和系统工程学系,共11 项硕士课程。学院更于2023/24学年首设「理学硕士(智能半导体制造)」,及2024/25学年首设「建筑学硕士」两项硕士课程,以配合工程人才市场需求和全球发展。部分硕士课程增设混合修课式和论文研究模式,例如「理学硕士 (生物医学工程) 」和「理学硕士(智能半导体制造)」,让学生体验科研人员的生活,以决定未来事业发展的路向。
另外,城大积极支持学生把创新发明转化为应用,推动科技应用和社会进步。截至2024年10月,工学院很荣幸有高达199个项目队伍在城大「HK Tech 300种子基金」遴选中获选,每个获选队伍可获十万港元种子基金的资助以发展初创企业,在6至12个月的资助期结束后,合资格的项目团队会获推荐申请高达一百万港元的「HK Tech 300天使基金」。
城大工学院修课式硕士课程一览
国际化、实习就业等:
香港城市大学工学院重视提升教学水平,良好的教研氛围,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教学和科研人员,吸引来自国际顶尖学府如牛津、剑桥、麻省理工、哈佛等欧美学者接受聘任。他们皆是各领域的顶尖专家,在国际学术界具有影响力,同时亦与工业界保持紧密联系,研究项目不但创新,亦切合市场所需。工学院在多个工程领域的教研水平更达至国际领先。优良的师资阵容和先进设施,使学院保持崇高的学术声誉,备受本地和海外学术界肯定。
工学院透过属下各个教学部门,提供涵盖工程各个专业范畴的课程,为本港培育优秀工程人才,推动创新科技发展。工学院更锐意加强初创培训,鼓励学生创业,将先进科技糅合创新意念,透过技术转移,进行商品化,造福社会。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高达九成,不仅投身传统工程行业,更有从事生物医学、数据工程、金融科技、物流及商业服务等新领域,表现备受雇主好评。
课程优势:
理学硕士(土木及建筑工程):
▪ 土木与建筑工程硕士课程将土木工程、建筑设备工程、测量工程和建筑学无缝融合,提供学生全面的多学科学习体验。课程涵盖结构与岩土工程、交通与施工工程以及具可持续性的建筑设备工程,旨在培养具备广泛知识与深度专业能力的工程人才。学生可选择土木工程或建筑设备工程两个专业方向,通过丰富的选修和核心课程拓展视野。
▪ 我们拥有强大的全球校友网络,特别是在香港和大中华地区,帮助毕业生在传统与新兴工程领域中开创卓越的职业生涯。
▪ 结合最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课程不仅赋予学生前瞻性的专业视野,还通过全面的就业支持资源,助力学生顺利进入理想的行业或参与开创性研究,开启无限职业可能。
都市设计与规划学硕士:
▪ 经济全球化及人口城镇化不仅促进了城市的高速发展,同时增加了社会对城市设计与规划人才的需求。都市设计与规划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欢迎各类背景专业的申请者。
▪ 循序渐进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在城市设计、规划理论和实践、区域和房地产经济、项目管理等方面深入学习,提升专业技能。同时,学生在就读期间有机会参与海外交流、国际设计竞赛、国际学术会议等活动。
▪ 毕业生大多就职于城市规划、建筑和城市设计、房地产开发、城市发展咨询等领域。
▪ 我们的教学团队均毕业于全球顶尖学府,包括剑桥大学、牛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使得学生可以在国际化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利用我们与国际知名院校及机构建立的网络,为学生提供学术和研究合作的机会及职业培训。
理学硕士(生物医学工程):
▪ 本课程旨在培训医学物理学家于医院、医疗设备供应商、监管机构及生物医学初创企业工作。毕业生亦可攻读哲学博士学位。
▪ 教授学生相关学术知识及专业技能,让毕业生发展医学物理的事业,促进工程学在未来医疗保健方面的应用。
理学硕士(电子资讯工程学):
▪ 课程旨在增强学生在其特选电子领域上及与当前或预期未来行业需求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例如射频及微波电路与应用电磁学、无线通信、网络与数据通讯、光通讯等。
▪ 课程亦提供了精心挑选的商业管理选修科目,以协助毕业生或已在职的工程师在其工程职业中担当起管理职责。
▪ 提供于暑假到本地或海外之研究所或企业进行实习的机会。
▪ 同学可透过选修应用研究实习计划(Industrial Research Internship Scheme),于私营机构或附属于大学的研究所实习,从而获得相关的工业研究经验,有助修毕后获聘全职工作,或于本地或海外继续修读博士学位课程。
理学硕士(多媒体资讯科技):
▪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多媒体信息科技的最新知识,在多媒体系统及应用、移动计算、互联网计算及网络技术等领域上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并培训学生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科技领域进行高端研究与开发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专业与职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 课程亦提供了精心挑选的商业管理选修科目,以协助毕业生或已在职的工程师在其工程职业中担当起管理职责。
▪ 提供于暑假到本地或海外之研究所或企业进行实习的机会。
▪ 同学可透过选修应用研究实习计划(Industrial Research Internship Scheme),于私营机构或附属于大学的研究所实习,从而获得相关的工业研究经验,有助修毕后获聘全职工作,或于本地或海外继续修读博士学位课程。
理学硕士(机械工程学):
▪ 课程让学生掌握先进的机械工程技术及跨学科知识,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影响未来行业发展的问题;
▪ 学生可与拥有不同学习背景和经历的成员在有关学科合作;在全球竞争的环境下,拓展不同技术背景的成员之间的团队合作,发挥个人所长。
理学硕士(材料工程及纳米科技):
作为香港唯一、亚洲知名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硕士课程,本课程将为学生提供在材料工程和纳米科技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索的丰富机会。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
▪ 掌握材料工程和纳米科技领域的基础知识及科研技能;
▪ 利用材料工程和纳米科技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工作环境中的问题;
▪ 提高在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领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 具备理论设计和实验验证的能力,以及分析、解释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的技巧;
▪ 能够识别、论述、解决工程问题,并在材料工程和纳米科技方面提出创新思路;
▪ 正确理解参与终身学习的个人责任与社会需求。
理学硕士(工程管理学):
▪ 学习从工程师过渡到工程管理人员所需的管理知识,分析技能和沟通方式;
▪ 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系统思维方式;
▪ 培养创造思维,学习创新方法,并应用到技术创业和实际工程项目中;
▪ 探索工业4.0, 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工程管理问题和解决方法;
▪ 开拓国际视野,适应多种文化和基于团队、基于项目和参与式的学习环境;
▪ 培养对社会和工程技术项目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理学硕士(智能半导体制造):
▪ 旨在为学生提供智能半导体制造及其相关可靠性科学和质量工程领域的工艺控制/运营、电子和先进封装技术以及材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 培养解决问题和开发新工艺或设备的能力。
▪ 参与企业合作的项目。
▪ 目标是为希望攻读研究生学位或进入半导体和电子行业就业的学生做好准备。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香港城大研究生课程了解更多
扫码了解香港城市大学工学院
扫码查看2025年招生宣讲系列活动专题
中国教育在线实习编辑:唐华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