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迭代与中学教育”!深圳理工大学举办首届重点中学校长研讨会!
首届重点中学校长研讨会
11月21日至24日,多位教育学者与来自广东、湖南、江西、内蒙古、四川、湖北等多个省和自治区70多所中学的120多位教育工作者相聚深圳理工大学,共同探讨“科学的迭代与中学教育”。
与会嘉宾
这是深圳理工大学举办的
首届重点中学校长研讨会
搭建共同探讨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平台
共商共建“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此次活动中
教育学者和中学校长们
围绕科学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
进行了专题研讨
深圳理工大学校长樊建平在研讨会上作了题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建设高水平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报告。他介绍,深圳理工作为新型研究型大学,强调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就是为了探索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他表示,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挑战,大学应积极应对。如在深空领域,可回收火箭技术降低了太空探索成本,为人类进入太空提供了更多可能;在海洋领域,深圳理工正积极探索海洋牧场建设,开发海洋资源;在脑科学领域,各国均加大研究力度,深圳理工也在积极布局,致力于解开大脑秘密,开发相关药物和技术。“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实行精英式本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他们大一时就能在不同方向的实验室轮转,亲身感受、深刻理解科研到底是什么。”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在题为《中学生科学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选育》的报告中指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当前的热点话题,国内外对此讨论已久,但仍存在诸多争议,如早期培养的有效性、对公平的影响以及是否会揠苗助长等。他提出,人才培养应注重人尽其才,教育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价值。他以经济学理论为喻,指出人才培养不应局限于单一模式,应构建多元机制,鼓励学生自由发展。同时,他强调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如AP(Advanced Placement,美国大学先修课程)课程有助于发现具有创新特质的学生。他还鼓励中学与高校加强合作,邀请高校科学家指导学生,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张东晓分享了该校在新型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他指出,中国科教人才产出与国家社会发展需求仍存在差距,新型研究型大学应运而生。以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为例,该校对标一流,实行董事会领导制。人才培养从博士起步,拓展至本科,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自主选择,采用AI辅助双语教学,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学校师资雄厚,科研成果丰硕,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州市福外高级中学校长史亮从中学教育视角出发,在题为《中学科学教育体系的构建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思考》的报告中提出,教育应回归党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是打基础的阶段,真正的人才培养在更高层次教育阶段。他指出,当下科学教育在各学段的有效实施、课程占比、与整体课程和学生兴趣的匹配等方面有待改进,应转变课程观念,避免形式主义,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着力培养科学教育的“大先生”,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活动中,与会嘉宾还实地参观了深圳理工大学、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圳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华为、迈瑞等高新科技企业,以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
参观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
参观曙光书院
参观袁庚书院
参观华为
参观迈瑞医疗
参观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参观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深圳理工大学的书院是培养学生在社交、领导力等多方面综合素养的场所,也是深圳理工大学创新教育理念落地的重要体现。与会嘉宾走进深圳理工大学的书院,被它的“全人教育”理念所吸引,也为它独特的空间布局和文化氛围所震撼。
来到产创中心、大科学装置、高新科技企业以及科研院所,与会嘉宾对合成生物、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前沿科技有了更多认识,也对科研成果如何走出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的转化方式有了更多了解,还学到一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的宝贵经验。
通过此类活动
加强与中学的合作
共同推动科学教育发展
为培养适应科学迭代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携手共创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
中国教育在线编辑:刘洁羽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