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都会大学:2025 研究生招生|创意艺术学系授课式研究生课程
创意艺术学系授课式研究生课程简介
香港都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创意艺术学系旨在培养创意产业界别的人才,以配合社会发展趋势。早自2008年起,创意艺术学系已率先开设“创意写作与电影艺术荣誉文学士”课程,是香港最早的培训创意写作专才的本科课程。
其后,学系陆续开办“影像设计及数码艺术”荣誉艺术学士、“动画及视觉特效”荣誉艺术学士、“创意广告及媒体设计”荣誉文学士及“新音乐及互动娱乐”荣誉文学士等多个课程,广受社会和学生欢迎。
学系现设有“创意写作”文学硕士及“创意产业与文化资产”文学硕士两个授课式研究生课程,以回应社会及具体产业所需。
人文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创意艺术学系副教授粱慕灵博士
都会大学创意艺术学系的教学,在香港高校的创意艺术学科中别具特色,课程设计以原创性和产业化为主要发展方向,内容则融汇语言艺术和视觉美学,培育学生提升创新实践能力、拓展国际视野。
学系的教学团队由学术和专业界别的优秀人才组成,成员在学术研究、教学和专业范畴上均有优秀表现和丰富经验。在读学生和毕业生多年来获奖无数,涵盖创意写作、电影制作、摄影、动画制作、广告策划等多个方面,其中不乏国际性的大型赛事和展览,如台湾金马奖、日本“DigiCon6 Asia大赏”、全球性的索尼世界摄影大奖、国家地理杂志“旅游摄影师大赛”、香港的鲜浪潮国际短片展、金帆广告大奖和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等,见证了学系优良的教学质素。
都会大学近年亦于赛马会校园建立多个文化创意工作室、录影厂、录音室、电脑室、数码艺术实验室等,为学生创作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学校亦与香港本地、中国大陆、海外的多间大学,以及校外多家与文化创意相关的公私营机构,在学术交流、企划文案、实习工作和宣传推广方面紧密合作,让学生收获更多体验、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创意写作文学硕士
Master of Arts in Creative Writing
“创意写作”文学硕士课程由香港都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创意艺术学系创办,是香港第一个以中文教授的创意写作硕士课程。
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与专业写作能力,培训适应新媒体时代并具创造力的写作人才;既包含专业的文学创作,也涵盖影视、传媒、广告营销等方面。课程内容多元化,包括纯文学、电影、戏剧、网络小说、动画剧情、饮食旅游文化、书籍设计与营销文案等,由专业学者、作家及其他文艺界人士任教。
2016年创意写作进入了教育部的专业目录,作为独立的二级学科,被视为重点发展的新兴学科之一。而都会大学的“创意写作”文学硕士课程,所在创意艺术学系围绕创意写作也已形成本、硕、博完备的学科培养体系,结合自身多元化课程与科目,实现优势资源灵活整合,打造跨学科的教学团队与学习视野。
毕业生可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担任不同行业的职位,当中包括教育、专业写作、新媒体、出版业、市场营销、艺术管理、文化创意产业及公共服务等。学生于毕业后可投身于公营、私营艺术团体、非牟利文化团体或教育机构等行业。毕业生亦可选择继续修读海内外的深造课程。经过本课程的培养,学生将在创意产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同学获奖连连,成绩斐然:
许晓敏获选“四川文学小说家星火计划”首位青年作家;
许晓敏作品《玻璃玫瑰》获得城市文学奖2022推荐奖;
黄明洋同学作品《观雨记》获2023第十二届大学文学奖诗歌组亚军;
黄明洋同学作品《钓鱼城美学》获第二届“重庆地质杯”全国大学生自然文学大赛三等奖;
刘加新同学作品《每一片雪花都将远去(组诗)》获2023第十二届大学文学奖诗歌组季军;
刘加新同学作品《平原(组诗)》获香港“第十一届大学文学奖”新诗组嘉许奖;
吕照君同学作品《香港的冬天》获“感受岭南”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征文比赛二等奖;
锁鹏同学作品《人间烟火烤一串》获全国大学生第七届“野草文学奖”散文优秀奖;
陈思勤同学作品《影子》获香港“第十一届大学文学奖”小说组嘉许奖;
吴芮欣同学作品《雨中的人》获香港“第十一届大学文学奖”小说组嘉许奖;
吴芮欣同学作品《海王星上没有雪》获香港“第十一届大学文学奖”新诗组嘉许奖;
邓小川同学作品《邓小川作品选》获第十一届中国校园“双十佳”诗歌奖提名奖;
田志远同学作品《宁国府遗簪更错衣,秦氏女淫丧天香楼》获香港“第十一届大学文学奖”小说组嘉许奖;
肖小娜作品《粉干的味道》获2021年贵州大曲杯“记忆里的味道”征文优秀奖;
肖小娜同学作品《从钦州街直达维园》获2023第十二届大学文学奖小说组嘉许奖;
潘恒蔚、许琛、陈佳航、张晴作品获“香港心·家国情”短视频创作大赛大学组殿军;
锁鹏同学作品《大包山散记》获全国大学生第八届“野草文学奖”散文优秀奖;
范博源作品《花事远》获暨南大学文学院第十九届诗歌节征文比赛三等奖;
王东岳作品《香港》获暨南大学文学院第十九届诗歌节征文比赛三等奖;
范庆奇同学作品《悬崖》获曲靖市2021年度文艺精品创作拟扶持项目;
田纵同学作品《儿童风尚》获第三届G Cross 设计奖银奖;
田纵同学作品《黄昏档案》获第三届G Cross 设计奖银奖;
范庆奇同学作品《南方,南方》获第二届南方诗歌节优秀奖;
范庆奇同学入选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第四届签约作家名单;
范庆奇同学作品获第五届“求是杯”国际诗歌创作与翻译大赛三等奖;
范庆奇同学作品《归去来》获第五届“劳动者文学奖”年度最佳非虚构奖;
范庆奇同学作品《光阴的故事,西塘旧时光》获第六届“恋恋西塘”全球诗歌大赛优秀奖;
谈炯程同学作品《“我们通过名字而相互拥抱”——评〈灵魂兄弟〉》获首届乌马河·中国大学生中文创意书评大赛三等奖;
谈炯程同学作品《往大马士革方向》获2023第十二届大学文学奖诗歌组优异奖;
谈炯程同学作品《洗窗》获2023第十二届大学文学奖小说组嘉许奖;
尹金花同学作品《化妆》获2023第十二届大学文学奖小说组嘉许奖;
【教授模式及修读期限】
本课程各学科以面授形式授课。修读学生可于一年内(三个学期)完成课程。授课语言为普通话和粤语(广东话)。
【申请/入学要求】
申请人必须具备:
1.受认可之学士学位;
2.其他等同资格,及相关专业经验亦获考虑;
3.可供提交的作品集(最能代表个人目前创作水平的文学、艺术、媒体、设计类作品皆可);
4.良好中文能力。
申请者将获邀参加面试及笔试。
【课程网页】
创意产业与文化资产文学硕士
Master of Arts in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Cultural Assets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是今日的全球趋势,而有形或非物质的文化资产在维持地区的文化独特性和创造力上亦极为重要。事实上,全球各地具前瞻性的创意城市均已认识到,如能获取地方独特的文化底蕴与资源作为支撑,将为创意经济进一步创造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与效益,创意产业与文化资产实为相辅相承。香港都会大学“创意产业与文化资产文学硕士课程”,结合产业与文化双向研讨,透过跨学科角度丰富学员对行业的综合理解,既深入产业经营,又关注文化创新,旨在帮助学员拓展专业视野、提升相关领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课程内容广泛,学员可深入理解当代艺术、本地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保育的发展趋势,更可探索如电影及电视工业、动画、数码艺术、艺廊及博物馆等具体领域之行业演变与市场现况。
毕业生适合加入创意经济中的不同领域,包括文化艺术、文化资产,及创意产业中的不同界别,具体涵盖广播、电影电视、动画、数码娱乐、数码艺术、艺术管理、艺廊及博物馆、文化遗产、文化节庆、政策与顾问、研究及教学等。学生毕业后可投身于公营机构、私营艺术团体、非牟利文化团体或教育机构等,根据个人专攻选择岗位。
1 教授模式
本课程各科目均以面授形式授课。
2 教学语言
采用英文、中文及中英双语教学,因应不同科目设置而定。
3 入学要求:
• 受认可之学士学位(或同等资格);
• 良好中英文能力,英语能力需符合大学入学条件之相关英语能力要求。
建议报考学生提供雅思或CET-6成绩,有关大学入学条件之相关英语能力要求可参考:https://www.hkmu.edu.hk/tc/admissions/taught-postgraduate/entry-requirements
• 其他与专业相关的资历及工作经验亦在考虑之列;
• 申请人将获邀参加入学面试。
研究生课程于每年秋季开学,2025/26年度课程现正招生!
全日制学生可于一年内(三个学期)完成课程,而兼读制学生(仅限香港本地申请人)必须于两年内完成课程。
非本地申请人的截止时间为2025年5月31日(具体时间以学校网站公布为准),如有兴趣报读创意艺术学系授课式研究生课程,欢迎尽早提交申请。
联络和查询
修读年期:
一年全日制
查询入学手续请联络:
香港都会大学教务处
入学及注册组 (兼读制课程及研究生课程)
电话:(852) 2768 6606
传真:(852) 8148 3380
电邮:regae@hkmu.edu.hk
查询“创意写作文学硕士”课程内容请联络:
余文翰博士
助理教授及课程主任
电邮:mwyu@hkmu.edu.hk
电话:(852) 3120 2506
查询“创意产业与文化资产文学硕士”课程内容请联络:
李洛旻博士
助理教授及课程主任
电邮: leelm@hkmu.edu.hk
电话: (852) 3120 2539
中国教育在线实习编辑:唐华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