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外科微创人工智能机器人中心(Surgical Minimally-invasive and Artificial-intelligent Robotic Training Centre,简称S.M.A.R.T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该中心的成立是港中大(深圳)医学院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医学院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又一创新尝试,将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的医疗健康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
活动现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卢煜明、深圳市教育工委副书记王汝津、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周丽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创院院长郑仲煊、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赵伟仁、康诺思腾首席执行官欧国威等市区领导、国内外医学院校及医院领导、大学主管人员、业界和媒体代表出席活动。
郑仲煊院长致辞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院长郑仲煊教授首先欢迎所有与会嘉宾前来见证医学院这一重要时刻。他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领域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从传统的开放手术到微创技术,再到机器人辅助手术,这一发展历程体现了我们拥抱变革的决心。郑院长强调,港中大(深圳)医学院始终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不断提高医学教学质量,外科微创人工智能机器人中心将为医学院学子们打造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和提供宝贵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成为新一代的医学人才,促进“医学+AI(人工智能)”持续发展。
赵伟仁院长致辞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赵伟仁教授对外科微创人工智能机器人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港中大医学院自成立以来,在教学、临床实践、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今已成为公共卫生服务的堡垒,也是许多开创性医学发现和外科创新的发源地。近年来,港中大医学院在外科实践领域亦专注于研究内窥镜手术机器人,并于2020年实现了世界上首例机器人辅助结肠内镜粘膜下剥离术。赵院长相信,外科微创人工智能机器人中心的成立将进一步提升港中大(深圳)医学院的教学与科研质量,助力培养更多杰出的医学人才,推动医学科学发展。
S.M.A.R.T中心揭牌仪式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外科微创人工智能机器人中心致力于推动前沿研究与医疗教育及健康领域的深度融合,为培养“AI+医学”领域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外科微创人工智能机器人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揭牌嘉宾(从左至右):
欧国威 康诺思腾首席执行官
郑仲煊 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创院院长
周丽萍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党委书记
卢煜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徐扬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
王汝津 深圳市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局副局长
赵伟仁 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
徐志豪 加拿大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执行副院长
仪式开始前,与会嘉宾还参观了外科微创人工智能机器人中心,以及观看港中大(深圳)医学院临床医学生示范。
与会嘉宾参观S.M.A.R.T中心
医学生现场弹奏钢琴
人工智能医学论坛
2月13日下午,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主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承办的人工智能医学论坛在道远楼103室举办。该论坛旨在强调将人工智能和高阶技术融入医学领域,现场云集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医学教育等主题。
关于外科微创人工智能机器人中心
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持续进步已经彻底改变了外科手术领域,大大提高了医疗程序的精确性和创新性。尤其是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机器人手术所取得的显著成果不仅改变了复杂手术的实施方式,也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从传统开放式手术到微创腹腔镜技术,再到最终的机器人手术,这一演变为该领域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早期接触某相关领域对于未来成功接纳其新技术至关重要。这一理念在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等工具的整合中屡见不鲜。在医学领域,“见识、实践、教导”的理念强调了医生具备适应能力的重要性。
我们所充分拥抱的“爬、走、跑”理念强调了通过结构化和渐进式的模式逐步发展技能的重要性。我们的使命是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学生提供独特的竞争优势。我们的培训项目专注于为先进技术的早期接触提供一个安全、低风险的模拟环境。这一精心规划的过程始于掌握解剖学和基本外科技能,逐步过渡到腹腔镜技术,最终进阶到复杂的机器人手术。通过早期建立扎实的基础,并在后期引入精密的高阶工具和方法,我们将确保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培训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能获得自信心,以及对专业技能的熟练度。
通常情况下,传统的医学培训是学员直接与真实病患进行实践。然而,这种缺乏重复性的练习对技能发展造成了重大挑战,学员的信心、患者安全以及有限的受训机会常常使这些经历变得稀缺。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机器人手术的陡峭学习曲线和高成本也带来了显著的挑战。
为了弥补训练环境与实际场景之间的差距,我们将优先使用真实的医疗级器械,确保学生在训练中使用与实际手术相同的工具。这种方法不仅促进了技能在专业实践中的无缝衔接,还突破了传统教育方法中对模拟或过时工具的依赖,克服了其局限性。学生在与真实器械的接触过程中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将更贴近真实的外科环境,从而提升他们的准备能力和自信心。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持续提升教育和教学质量,加速培养“AI+医学”等新兴医学学科的创新人才,致力于促进前沿研究与医疗教育及健康护理领域的深度融合。本中心旨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实践经验,使我们未来的医生能够在校园内接触到最前沿的医学技术。怀着这一愿景,我们自豪地推出外科微创人工智能机器人中心(S.M.A.R.T Centre),为学生在早期培训阶段提供直接接触尖端工具的机会,助力他们在真实场景中实现成长“智能妙手, 仁心仁术”。
徐志豪
加拿大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执行副院长、临床医学和医院网络部主任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马明霞 潘莹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