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教育国际化” 与香港联合办学可获得什么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 作者:南方都市报 2011-11-17 字体:大 中 小
一个多世纪前,深港间还没有边防线,由东至西蜿蜒而下的深圳河不足以成为屏障,深圳的小孩跨过清浅的河水到香港读书,香港的孩子也慕名来到凤冈书院(南头中学前身,曾为深港最高学府)求学。而今,深圳河水变得幽深莫测,河两岸也早已走上不同道路:不同的体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经济结构……两地教育发展道路同样大相径庭,其差异如此之大,以至于当深圳提出引进香港高校、高中以及幼儿园来深联合办学时,欢欣鼓舞、冷眼旁观、质疑、担忧等情绪五花八门。虽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深港教育融合之路仍然漫长。
深圳“教育国际化”先从和香港联合办学开始?
今年4月份,距离高考还有两个月时间,深圳两所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名牌中学———深圳中学和深圳实验学校,几乎不约而同地展开宣传攻势,公布了华丽丽的毕业生出国成绩。实验学校高三生傅韵霏被17所美国知名大学提前录取,成为学校的宠儿和众多媒体追逐的目标,学校抓住时机发放宣传册子,称每年有近20%的毕业生赴美、英大学留学,为了消除学生出国留学的诸多盲目性,学校决定成立国际班,让学生接受纯正一流的美国高中教育。
另一所老牌名校深圳中学也不甘示弱,学校的数据称,截至4月16日,该校已有67名高三生申请国外大学,共收到230份录取通知书,其中52人被前50名美国大学或文理学院录取,37人被前30名大学录取,学生获得的奖学金总额约为220万美元。深中的国际教育历史较长、成果显著,其出国体系与标准体系、实验体系等并足而立,甚至曾一度“扩张势力”,被其他体系学生投诉占据学校大部分资源。
名牌高中涉足国际教育,民办高中如影相随,甚至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初中也不怕第一个“吃螃蟹”。今年9月1日,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率先在初一开设国际班,成为深圳第一所开办国际班的公办初中。学校称,三年后这批学生可同时达到中、美两国的初中毕业标准。几乎与此同时,深圳外国语学校国际部幼儿班启动,这是深圳首家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国际学校,首批学生38人,每人一年学费6万元。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平静而低调的深圳教育界,“教育国际化”这一口号如雨后春笋般突然在各级政府文件中涌现。三十而立的深圳,提出建设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的发展目标,“教育国际化”的口号随之叫响。在最近公布的《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下称《规划纲要》)中,“教育国际化”出现七次。具体而言,深圳的教育国际化工程包括:引进境外高水平大学来深圳联合办学、深入实施姊妹校(园)缔结计划、引进国际高水平教育机构来深圳创办国际学校、引进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证书等。
近水楼台先得月,在深圳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香港成为一个紧密的合作者。纵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深港关系发展,有一种说法至今耐人寻味———有人认为深港合作一直存在“深圳热、香港冷”的落差,甚至有人质疑深圳甘当香港“小弟”,惟香港马首是瞻。这一说法有所偏颇,但如果将范围缩小至两地高等教育领域,反对之声几不可闻。只有一所本科院校的“潦倒”局面,多年来让深圳“英雄气短”:虽然深圳大学发展迅速,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被人称为“高职教育领域的清华、北大”,但外界不认账,一直到南方科技大学横空出世,深圳人欢呼鼓舞之余也不得不承认,南科大最开始的蓝图是以香港科大为模板设计的。
联合高校丰富教育多样性,联合高中及幼儿园正在探索
引进香港资金办民办中小学、推动深圳学校和香港学校结成“姊妹校”、向香港“拜师”发展高等教育,这些都无法满足深圳教育“外向型发展”的野心,于是深圳向香港高校伸出“橄榄枝”———香港中文大学进来了,经过长时间的磋商与讨论,该校与深圳市政府达成协议,将与深圳大学合作共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院,香港大学也表示有意在深圳建立独立校区,香港科技大学对河套地区兴趣浓厚……多名香港高校负责人向南都记者“抱怨”过,从政治上说,香港高校自然属于中国,但在地缘上却被划为境外高校,于是到内地办学将面临种种限制,“我们到国外去,人家说我们是中国大学;我们到内地,却被认定为境外高校,这种角色很尴尬。”前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经武这样说过。
这种限制,使得香港高校进入内地必须遵循《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根据该条例,香港高校来深办学,必须和内地高校合作,于是香港中文大学选择了深圳大学,而香港大学的口径是在深圳建设“独立校区”,并非港大的分校。按照计划,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院有望在2013年夏季招生,首阶段招生约7000人。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对此评价颇高,他认为引进境外大学丰富了内地教育的多样性,造福学生和家长,这些学校不仅教学质量信得过,而且学费比国外留学便宜得多。
但在“教育国际化”理念的指导下,深圳仍不满足于高等教育领域的“拿来主义”,于是在《规划纲要》中提到,深圳在深入实施深港澳中小学幼儿园姊妹校(园)缔结计划,积极开展深港教师联合培训和中小学校长交流之外,还将探索引进香港知名高中和幼儿园来深联合办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