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校车调查:根源问题是经济压力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 作者:佛山日报 2011-11-28 字体:大 中 小
甘肃校车事件发生后,全国对于校车安全的关注急剧升温。近日,我市交警部门联同各镇街,对全市小学、幼儿园校车超载问题进行突击抽查。在“严禁超载”令之下,多数学校对自己的校车经营叫苦不迭。因为校车绝大多数是由学校自负盈亏经营,在巨大的经营压力下,多数校车只能以超载、降低校车安全标准的方式在行驶。面对超载禁令,日前已有幼儿园涨价应对。而另一方面,校车享受村镇补贴,并拥有3 辆“大鼻子”校车的东平小学却显得无比幸福。专家表示,查处校车超载问题容易,但处罚背后,加大政府补贴,解决校车的资金及运营问题才是校车安全的治本之策。
胜利幼儿园的烦恼
11月21日,南海里水胜利幼儿园召集上百名家长到校开会,通知家长从12月开始,校车费用由150元/月涨至300元/月,家长可自愿退订校车业务,学校将退还所交费用。面对倍涨的价格,约有80%的家长决定自己接送孩子。幼儿园负责校车事宜的黄老师无奈地称:“我们很希望家长能自己接送,这样我们的负担能轻很多。”
但是,就算80%的孩子由家长接送,园里还剩三四十名学生将继续坐校车,因此校车还得运营下去。
22日下午四时半,在胜利幼儿园侧门处,有12个学生在等车,核载11人的黄色校车载满7个学生后离开,剩下5个学生只能等下一趟。黄老师说,幼儿园只有2辆校车,有几十名学生要送,不让超载的话,就只能让校车多跑一趟,孩子就只能等待。黄老师坦言,学校以前的校车都处于超载状态:“核载11人的巴士能坐15个小孩左右。“而这笔突然增加的运费,只能以涨价转嫁到家长身上。”
这不仅仅是胜利幼儿园的问题,自负盈亏的运营模式使得多家学校校车陷入亏损中,不得不以超载来降低成本。据了解,市内拥有校车的学校多位于城乡结合部,如大沥、里水、佛山新城等地,学生居住村庄中较为分散,面临着步行较远、公交车班次少的问题,因此校车对于他们是必需品。这些学校多数为地方民办学校,从购买校车、雇佣司机、校车维护,都由学校自主负责,在高昂的运营压力下,除了无奈提高校车收费,就是冒着风险超载。
东平小学的幸福
与胜利幼儿园的苦恼相比,位于顺德乐从的东平小学“幸福”多了。全市著名的“大鼻子”校车全市仅有3辆,均为东平小学所有。
3辆 “大鼻子”停在学校操场上,显得霸气十足。校长谢立清在向记者介绍情况时,始终笑着说“学校很幸运”,因为购置校车费用完全由乐从镇政府承担,而且得到村镇的财务支持,将校车交由专业的公交公司运营,因此,谢校长等人不像胜利幼儿园的黄老师们一样焦头烂额。
今年4月,乐从镇政府投入上百万元为东平小学购置了6辆专用校车,其中3辆即为堪称能与美国校车媲美的“大鼻子”,每辆价值40万元。远大于普通车的车头保护,使校车在受到正面撞击时有一定缓冲,不致伤及内部,较高的底盘也使校车不惧侧面撞击,全钢结构的车身即便侧翻也不致变形。车辆核载49人,且每个座位都配有安全带。车尾频闪的“STOP”信号灯则为其开道起了很大作用。
东平小学不参与校车任何经营事宜,学校只需要派一名老师跟车管理,并在校车到校时清点人数即可。谢校长解读说,“也就是说,只要校车关上车门、离开学校,我们就没有责任了。”乐从镇政府将校车运营承包给顺德鸿运公交公司,公司提供专业司机开车,负责校车运行安全。
罗冬副经理告诉记者,公司每月的校车收入由三部分构成:学生交费、村庄以及镇政府补贴。如大墩、腾冲、荷村等有学生使用校车的村庄,村委都会有一定补贴,加上镇政府的投入,可以将运营校车的亏空填满。“如仅依靠学生每月交的校车费,连校车维护都不够。”
校车问题根源是经费来源不足?
关于校车经营的压力,禅城区颖林学校一位副校长为记者算了一笔账:颖林学校有近300名学生乘坐校车,现在有校车15辆,一个学生每月收取300元费用,“平均一辆车一个月亏损1000多元,一个月下来学校总共亏损近2万元。”
对于校车经营的困难,市教育局办公室负责人罗主任表示认同,“校车因为风险大、时间紧,运营困难”。
其实,东平小学如果没有政府补贴,将同样面临亏损经营的局面:6辆校车平时的维护与清洁费用,加上油费与人工费,每月高达10万元,现有500多名学生使用校车,若由学校自负盈亏,每个学生应该承担近200元的车费,而现在学校只向学生收取每月120元。
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信力健对校车问题开门见山:“不管是哪种模式,追究到底关键还是钱的问题。”他认为,校车运营困难,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校车都是学校和家长承担费用,经费来源不足导致校车长期亏本运营,学校不愿意也没能力购买或多买符合安全标准的专用校车,自然导致校车安全不合格、超载现象严重等安全隐患。
记者从教育部门得到的回答是:教育部门对于校车购买与运营并没有专项拨款。罗主任解释,民办学校校车的交通费是以学生支付为主,条件好的学校适当补贴一点,公办学校支付校车的交通费是以镇街补贴为主,学生与村委交一部分,民办学校则完全自负盈亏。市与区级政府都没有专项资金投入。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