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门要求,在新“双高”建设背景下,积极促进国家重要城市的产教融合,参与解决城市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结构性矛盾,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经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批准,6月24日,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产城校融合与就业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协会产城校融合工委会”)成立大会暨新“双高”背景下产城校融合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州召开。
会议现场
协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原党委书记王路江,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凤有, 澳门工会联合总会理事长李从正,协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原副主任杨晓春,教育部人事司原一级巡视员、香港工委教育科技部原二级巡视员张总明,协会副会长(驻会)许世杰,广东省教育厅就业创业处处长周昭国,广州市教育局市管一级调研员李长庚,协会副秘书长翟东海,澳门工会联合总会副秘书长刘雯,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罗干政和党委副书记、院长李铭辉,以及来自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本科大学、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近150名代表出席会议。
王路江讲话
王路江在讲话中对协会产城校融合工委会寄予殷切希望。她指出,产教融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是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有力保障。她强调,建立以城市为基础、以产业为引领,以职业教育为支撑的组织模式,实现产业、教育、城市相辅相成、有机融合,是对产教融合理论的深入探索与具体实践。她希望协会产城校融合工委会坚持党建引领,秉持服务初心,持续开拓高校毕业生就业新局面,不断探索产城校融合新模式。
罗干政、李长庚致辞
罗干政向大会致欢迎词。他表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将努力支持工委会做好相关工作,共同搭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平台,促进产业界、城市管理者、学校与就业服务机构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共同推动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才的全面培养。
李长庚代表广州市教育局向大会致辞。他表示,广州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教育与产业、城市的深度融合,希望广州各高等院校能够把握机遇,积极参与产城校融合的实践,与企业、行业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广州的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张凤有宣读批复文件
许世杰主持会议,王军汇报筹备情况
会上,张凤有宣读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同意成立产城校融合与就业工作委员会的批复文件。工委会筹备组副组长、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副院长王军汇报了工委会筹备情况。
王路江向工委会授牌,向理事长颁发聘书
张凤有、杨晓春向相关负责人颁发聘书
大会表决通过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产城校融合与就业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暂行)》、理事和监事名单,召开了协会产城校融合工委会第一届理事会并选举产生了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表决通过了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名单。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院长李铭辉当选理事长,副院长王军当选秘书长,南开大学工匠研究中心主任王星当选学术委员会主任。澳门城市大学校长刘骏等27位代表当选副理事长,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漆军等 11 位代表当选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王路江向协会产城校融合与就业工委会授牌,并向理事长颁发聘书。张凤有向副理事长、秘书长颁发聘书,杨晓春向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颁发聘书。
李铭辉讲话,李彦、罗宁弟发言
新当选理事长李铭辉会上作了任职表态讲话。他表示,下一步产城校融合与就业工委会全体成员要携手奋进,牢记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与就业工作使命,破除产学壁垒,深化产教融合,努力推动培养服务城市发展的有担当有素质有技能的高质量大学毕业生。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李彦、广州欢创人力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宁弟作为会员单位代表先后发言。
杨晓春、张总明、李从正
杨晓春在会上作了协会与澳门工会联合总会合作情况的介绍。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本身就是“产业、城市、学校”的融合发展,协会产城校融合工委会的成立,将助推协会与澳门工联合作的落地,而协会和澳门工联的合作项目也将成为工委会开展工作的重要抓手。张总明在会上宣布了协会与澳门工联设立的首批师资培训中心培育单位和首批教育资源研发中心培育单位名单。
会议同期举办了新“双高”背景下产城校融合高质量发展论坛。南开大学工匠研究中心主任王星、澳门城市大学课程中心主任彭俊、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谢建和、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彭宇文、联想集团联想教育产业学院院长王兴等五位专家先后作了主题报告。
24日下午还举行了“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与产业合作座谈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张凤有、杨晓春、许世杰、翟东海,澳门工联李从正、刘雯,与部分在粤院校、企业负责人就协会与澳门工联下一阶段合作的开展、相关院校企业如何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与产业的融合与协同等话题展开座谈交流。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乔时玲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