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东莞公校民校学生接送车大调查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  作者:东莞时报  2011-11-23  字体:  

  熟人拼校车的无人监管困境

  监管空白让家长自己对安全都感到心中没底

  据交警部门介绍,除了小区承包旅游大巴接送学生外,个别学生家长还会承包私人车辆作校车,往往是几个熟人之间,承包一辆小面包车,然后负责接送学生上下学。

  据记者了解,此前在虎门,交警部门还查处过一些已经退役中巴车改装成的“假校车”,这些“假校车”不仅喷涂成校车模样,而且还制造了假的校车标牌,大行其道地游走于各个学校之间,它们往往自行在校门口招揽生意,每个月收取约200元左右的接送费。

  此外,据介绍,还有些学生家长之间,联合承包一辆面包车,拼车后用于接送学生。

  “这些车辆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有需求,对于没有校车接送的学生的家长,就只能选择这些接送车辆了。”交警部门分析说。

  家长的担忧:

  由于租用个人车辆接送学生,基本上处于监管的空白,这些车辆安全性能是否有保证,车辆是否有购买保险等,连家长自己都不知道。

  如果车辆存在安全性能问题,一旦上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而如果没有购买保险,当发生交通意外之后,维权就难了。

  村社校车送孩子上学的责任困境

  学校不负责管理,村(居)委会承担了安全的第一责任

  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东莞各镇街公办学校大部分没有购置校车,只有少数镇街和学校有校车接送学生上下学。洪梅镇是政府出资购买,再交由运输公司负责运营。

  “公办学校接送车辆大部分都是由村委会或社区出资购买,用于接送孩子上下学。”该负责人表示。记者了解到,常平镇大部分公立学校没有校车,学生接送都是由所在村(居)委会负责。

  常平镇第四小学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常平公办学校大部分实行联合办学(将原来分散的学校进行整合),离学校较远学生的接送都是由所在村委会负责,学校并不负责管理。

  该负责人说,常平朗贝村的孩子都在第四小学上学,上下学接送都是由村委会负责。

  随后,常平朗贝村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每天有专职司机负责接送村里上学的孩子。

  “我们的校车配有专职司机和保姆,每天就是负责接送上下学的孩子。”该村委会负责人说,他们定期检查接送车辆,并时刻要求司机在接送途中,不能闯红灯、不准超速,要求司机必须安全驾驶,为孩子的安全负责。

  部门回应

  教育部门:

  将进一步完善校车管理办法

  昨日下午,记者就校车安全管理采访了市教育局安全管理科科长明晖。

  明晖表示,东莞时报刊发“关注校车安全”系列报道得到市领导批示后,市教育局专门召开党组会议,研究相关对策,进一步完善校车安全管理。

  记者了解到,东莞目前共有各类校车4500多辆,其中属于学校的校车1600多辆,其余都是社区、村委会以及私人承包车辆等。

  “校车在路面上涉嫌超载、超速等违法行为时,将由交警部门处理。”明晖说,随后教育主管部门也将及时跟进处理。

  市教育局要求全市学校建立校车违法违规登记制度,加大校车违法违规惩处力度。

  对于隶属学校的校车,违法违规登记结果将作为学校工作考评的重要依据。对于屡教不改者,不管是公立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要进行相应的处罚:公办学校,将给予校长警告、取消学校和校长评先评优资格,直至免除校长职务的处罚;而民办学校,给予学校警告,年审不合格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的处罚。

  对于东莞各学校校车条件,明晖表示,教育部门正在与相关部门研究,准备出台“东莞市学校校车准入规范”,规范将明确要求,车辆使用多少年后就不准再作为校车。

  明晖表示,他们已经在和相关部门研究,最快下周将出台东莞市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意见,将明确车辆准入条件以及规范等内容。

  交警部门:

  校车多样化造成路查难度大

  对于东莞学生接送车多样化的现状,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管科王忠平介绍说,私人拼车作校车的、承租旅游大巴作校车的情况,会给交警部门路查带来一定的困难。

  王忠平说,交警部门对于校车的监管,主要是路查和校车标牌发放工作,一些学生接送车,没有明显校车标识,在路查时,交警部门不能及时查处,很难监管其交通违法行为。

  对于私人拼车作校车的,按照东莞市校车管理办法是不允许的,但交警部门也很难从源头上把关,在路查中也很难对其发现并查处。

  王忠平还介绍说,目前交警部门正在研究新的政策,加强对校车的监管。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