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格局创新招 复合思维育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要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如何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丰富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坚定理想信仰,为学生引导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今年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任务。
百歌颂中华
教育与教育技术系党总支书记杨海涛表示:“为庆祝建党100周年,通过举行“文化+”系列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育人的各个环节,至力构建具有教育系特色的文化育人空间,以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育系传习堂的研习组、传习组、践习组三组共同出力,形成合力育人的机制,打造“8+1”红色文化育人新模式,聚焦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核心内容,聚焦用丰富多彩文化活动育人形式,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丰富载体平台。
教育系充分立足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和学院活动平台,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文化8+1”系列活动,通过组织学生“书红色感悟、唱红色歌曲、诵红色诗篇、学红色名人、观红色影视作品、讲红色故事、演红色话剧、传红色精神”和“我为祖国升国旗”等活动,形成红色文化与当地红色文化、高校党建相结合的工作模型,引导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
1+1+5先进集体
在“红色文化8+1”系列活动中,唱红色歌曲、演红色话剧等活动在学生群体中获得积极的评价,取得丰硕的成果。其中,音乐教研室指导学生合唱团演唱红色歌曲,排练了《歌唱祖国》、《灿烂阳光下》、《红旗飘飘》等经典爱国歌曲,荣获广东省“百歌诵中华”歌咏活动合唱比赛铜奖;江门市第十三届“百歌诵中华”歌咏活动合唱比赛金奖、最佳组织奖;校内“情系中国,我为祖国唱赞歌”歌咏活动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红色原创话剧《大义长争》联合雅文话剧社,将潮连籍烈士李少石的故事通过话剧表达,引导师生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精神。目前,《大义长争》已在校内外演出多次,受邀参加江门市华侨博物馆主办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芝山社区综合委员会挂牌仪式”演出,作为压轴节目在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第九届书香节闭幕式首演。同时,该剧受到了南方+平台、江门日报、广东省教育厅等媒体平台的报道。广大观众观看后反应热烈,深受感动。
朋辈帮扶助成长 心灵导航显担当
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的中坚力量和先进代表,他们知识丰富、理想崇高、信念坚定,是富有活力的骨干,他们在学生群体中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他们的言行能够对普通同学产生一定的引导效应,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的水平成为高校的焦点。教育系成立了党员朋辈心理辅导员团队,通过学生党员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给予同学心理健康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
党建思政进公寓
所谓朋辈辅导,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同辈间相互给予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提供一种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过程。教育系党员朋辈心理辅导员以朋友或同龄人的身份走进学生的生活,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心理健康活动,给予心理倾听、支持与帮助。心理辅导员们心理辅导工作主要分为线上线下两种工作形式。线上主要是安排“馨雨咨询室”QQ值班及回复邮件。目前,线上值班累计长达1120个小时,疏导对象116人,排查出心理隐患34例,化解心理危机28例。线下主要是通过走访宿舍,指导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约谈重点关注对象等方式进行。在工作过程中排查出严重心理问题3例,跟踪重点关注对象56人,进行一般心理疏导146例。同时,党员朋辈心理辅导员们还注重心理知识的学习与提升,在疫情期间,通过线上举办了《非暴力沟通》读书会、“传统文化滋养心灵--讲《论语》”活动、“谈话谈心技巧培训”等主题沙龙活动。
学生党员也从这份工作中提升了许多。一方面,他们可以为有心理困扰的同学提供帮助,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性。在互助过程中,建设性的助人行为、设身处地的同理心,提升了学生党员自我的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学生党员担任朋辈心理辅导员可以增进意识形态的教育效果,将积极的、正面的思政教育理念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又一个宣传教育的阵地。教育系学生第三党支部的学生党员蔡子仪有很深的体会,她担任党员朋辈心理辅导员期间常通过走访宿舍、约谈等方式与心理有困扰的同学谈心。她提到:“朋辈心理辅导员不仅仅是一个称呼,更多的是一种信任和责任。当同学们愿意把心理的困惑向我倾诉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欣慰。”这就是一名学生党员守住简单的初心,这就是一名学生党员默默担起的使命。
党建宣传进宿舍 红色航标明方向
当前,学生宿舍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也是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载体。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的领头羊,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教育系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在宿舍思想建设、文化建设、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借助党建思政进宿舍“1+1+5”牵手工程,将党建宣传的影响力延伸到宿舍、将党史的基本知识宣传到宿舍。通过一名学生党员带领五名积极分子对接一间宿舍的形式,让学生党员在宿舍中模范带动同学从历史事件讲党的精神,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充分发挥他们在宿舍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实践中履行宗旨,锻炼党性,提高修养。
党员朋辈心理辅导员
目前,教育系党建思政进宿舍“1+1+5”牵手工程有序推进,以红色文化为主导,协同其它三大主题文化(传统文化、专业文化、职业文化),覆盖了思想成长、学风引领、宿舍生活、服务同学等方面,将党史教育的阵地打通到宿舍,使党员直接面向同学、贴近同学、服务同学。这种模式的构建和推进,有效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带动了宿舍文化建设,营造出积极、健康、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有力推进了优良学风校风的形成,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教育系党建思政进宿舍“1+1+5”牵手工程自实施以来,学生参与度高,成效可观。2019年度的“1+1+5”牵手工程先进集体1栋304宿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宿舍是由教育系学生第三党支部学生党员王文凤对接,在一年时间里,该团队12名成员共获得奖项108个,其中国家级奖项2个,省级奖项5个,市级奖项2个,校级奖项73个,系级奖项26个。另外,该团队共有11名成员在不同的组织担任学生干部,4名成员获得不同级别的奖学金,通过一年的发展,团队里所有的积极分子都成功发展为预备党员。同时,党建思政进宿舍“1+1+5”牵手工程能够结合校系的工作安排,不断创新活动形式。近期,教育系学生第三党支部学生党员杨绮霞在新生宿舍开展了“学‘四史’,守初心”的宣讲活动,通过图文形式向新生展示支部成员“寻四史、观变迁”的实践感悟,结合实际讲解“四史”的知识,增强“四史”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党支部总结大会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惟其艰难,才更需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教育系党建敢于创新,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真正做到了心无旁骛谋发展、凝神聚力育新人,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国为党培养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金华 余海源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