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对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更好地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3月31日至4月2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广州市教育局承办、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协办的“2022-2023年广东省职业院校学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工业分析检验赛项(中职组)”在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成功举办。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次赛事筹办,为确保竞赛安全、有序、顺利开展,组织相关部门研究部署赛事工作,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积极调动优势资源做好保障,力求在组委会指导下,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办好本次大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
3月31日上午,来自全省17所职业学校共66名选手整齐列队入场。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大赛拉开帷幕,学校鲍静校长、斯康书记、黄育英副校长、丘东晓副校长、周宁副校长出席开幕式,丘东晓副校长主持。鲍静校长在致辞中指出,此次大赛是省市和学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赛育才、以赛引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的务实举措。“我们要始终把职业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以改革、发展、创新为动力,积极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能力和人才质量,奋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殷嘱托转化为职业教育战线‘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积极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育人环境。我们要崇尚劳动尊重技能、要展现职教人奋斗风采、要高质量高标准办赛。”随后,裁判员代表、选手代表分别进行庄严宣誓。在大赛仲裁委员会监督下,督导进行了现场赛项场次号抽签。
丘东晓副校长进行会议主持
鲍静校长致辞
裁判长宣誓
参赛选手代表宣誓
场次号现场抽签
这是一场竞争激烈的大赛,来自全省17所职业学校共66名选手同台切磋技艺、比拼亮出绝技;这是一次全面展示新时代职业学生风采的大赛,他们巧学善思炼精艺,沉着冷静创佳绩。
竞赛过程中,各参赛选手纷纷亮技能、展风采,瞬间点燃了赛场上紧张刺激的氛围。比赛现场,参赛选手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比赛中,沉着冷静,默契协作,努力拼搏,展示了自身精湛的技艺和开拓进取的良好风貌,发挥了出色的综合职业素养;大赛监督仲裁、总裁判长、各位裁判员认真执裁,科学执判,保障了赛项的公平公正公开,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比赛得以圆满完成。
鲍校接受中国教育在线采访
鲍静校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学校在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方面做了不少努力,近几年,在以中药制药这一优势专业的基础上,还开设了中医康复技术,中医营养与保健等专业。
职业教育正愈发突出类型教育这一定位,中职学校正在从原来的“促进就业”转变为“以升学为导向”,鲍校表示,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升学,在刚刚结束的春季高考上,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共976人报名参加考试,达到专科录取控制线的是943人,整体达到了96.6%的上线率,并且学校超过本科录取控制线的有44人,上线率4.5%,最高分达363分。未来,升学这一趋势还会更加明显。
“工业分析检验”赛项以“技能实操”的形式开展,重点考察学生产品质量监控意识及现场分析与处理样品能力,考察学生工作效率、文明生产、安全生产职业素养及执行国家质量标准规范的能力。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药品食品检验专业2020级的郑舒文、夏芷信、李淼慧,制药技术专业2020级曾维标组成两支队伍参加了该赛项的角逐,两队选手在刘志莹老师、黄小璇老师的指导下,郑舒文、曾维标以团队分191的优异成绩荣获本赛项团队第一名,夏芷信、李淼慧团队以190.5分获得本次比赛的第二名,两支队伍均获得了一等奖,四名学生彰显了药品食品检验专业的雄厚实力。
比赛现场
技能竞赛是培养和发现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次竞赛“赛”出了精神、“赛”出了风格、“赛”出了能力、“赛”出了活力,实现了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展示教学“紧跟市场、贴近行业、依托企业、对接岗位”的教学成果。不仅是对职业教育发展成果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对职校师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一次大展示。
参赛队伍合影
本次大赛不仅为各职业学校技能人才搭建起深度交流学习、高位展示风采的平台,还充分发挥出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培、以赛促评、以赛促建、以赛选才的示范引领作用,也将进一步激发广大职教学子学习技能、掌握技能、提升技能的积极性,为推动高质量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引导学生在各自专业闯出更广阔的天地。为全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为学校双高建设增光添彩!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