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卫红,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校长,湖南师范大学理学学士,广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广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广州市第二批卓越中学校长培养对象,广州市“优秀教师”。从教29年,有丰富学校工作经历。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分管办公室。
中国教育在线: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广东职业教育规模居全国之首。请您简要介绍下学校的基本情况,谈谈学校在职教改革的过程中做了哪些尝试?得到了怎样的效果?
姚卫红:学校立足于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服务,构建起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制造与检测、物流服务与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城市燃气智能输配与运用五大专业群,共开设14个专业。其中,国家级示范专业1个;省重点专业4个,省“双精准”专业5个。目前学校在校生有5600多人,位居广东省中职学校的前列;就业率高达98%,其中70%以上的学生都进入了高端企业,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运输行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人才。
建校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历经创建、停顿、复办、二次创业、深化改革、两校合并、跨越发展等历史阶段,始终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发展的根本。2000年,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1-2010年,学校获评“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20年,学校获评“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实现一体化教学,制定分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案例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2021年,广州交校被评为“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学校”,是全广东唯一一所入选的中职院校。
在开展学生、教师评价方面,学校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学生学业方面实行“弹性学分制”,在校期间,若学生达到最低学分要求,同时拿到技能证书后即可毕业。除此之外,在专业技能强化上,学校开设了能获得专业资格证书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在增强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取附加学分,助力学生顺利毕业。
在教师管理上,从2008年开始,学校改革人事制度,全面推进岗位聘用与管理制度,以“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以绩效分配为抓手,有效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学校管理上,2014年导入质量管理体系,2016年全面推进教学工作的诊断与改进。作为广东省教学诊断与改进的试点校,我校积极建立目标任务链,明确工作职责,将日常督导与定期诊断相结合,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将整改情况与教师个人绩效挂钩,建立起良好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与自我监督评价机制,面向社会、行业、家长、学生、教职工,多层面综合评判学校的方方面面,及时发现不足,更好突出优势,将“立德树人”落实到整个教育教学实践中,为促进学校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多元的评价方式。
中国教育在线: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我们学校做了哪些工作?“1+x”证书制度的实施给学校职业教育现有培养体系带来怎么样的变化?
姚卫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广州交校的一大特色。学校一直以来紧贴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专业,深度融合企业需求与课程建设,努力做到教学内容与企业要求一致,与区域行业的领军企业开展广泛的校企合作,构造企业与学校的“命运共同体”。如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学校组织行业与企业共建的订单班,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的对接;或与企业共建资源,将企业的需求对接到学校课程内。比如,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学校新增了新能源、工业机器人应用、增材制造技术等专业,增强与广汽丰田、广汽本田等公司的合作,助力广州地区智能制造与新能源汽车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
目前,学校合作的领军企业有46个,校企合作订单班有23个,学校实习基地45个。在2020年12月与2021年12月,学校分别牵头成立了广东汽车改装产教联盟与粤港澳燃气产教联盟,以联盟章程作为共同的行动规范,按照平等自愿、互利互惠原则,充分发挥联盟群体优势与组合效应,推动标准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实现产业链与教育链之间的优势互补。学生通过学习与培训获得相关认证后,可在大湾区与香港、澳门等地就业,让技能人才获得有效流通。
2019年国家推出“1+X”证书考试后,学校进行了积极尝试,即针对具体专业,设置相应证书,为企业精准输送技能人才。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开展了五项“1+X”证书试点考试,与相关行业、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培训与技能认定,积极承担起社会职业培训职责,服务于本地经济与产业发展。据悉,广州交校每年参与社会培训人员达到1.2万人次。
中国教育在线:国家将打通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就业、落户、参加招聘、职称评审、晋升等方面的通道,对于想继续提升学历的在校生,学校有哪些举措?
姚卫红:一直以来,交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帮助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并打造出了一个成熟的分层次、多形式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具体包括三大类型: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班、以升学为目标的文化班、以素养提升为核心的提升班。学生在一年级打下对专业技术的认识后,二年级时进行分层选课,可通过“走班”的形式,实现自己的多样化需求。
在深层次的校企合作背景下,学校每年能为学生提供大量优质就业岗位,就业是大多数学生的主要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家长对于升学的需求愈发强烈,比例逐年上升,学校根据这一现状,积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精准定位学生需求,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如汽车车身修复专业2018届优秀毕业生曾俊钦、燃气专业1991届毕业生冯锦德,两位同学均是“全国劳动模范”,还有一大批省市级职业技能大赛金奖获得者……可以看出,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学校为学生的成才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响应了国家“技能改变人生”的号召。
中国教育在线:学校培养出了许多基层和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比如“全国劳动模范”曾俊钦、冯锦德等,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那么,有哪些经验可以给大家分享、学习呢?
姚卫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对职业教育十分重要。从学校的维度上看,需主动适应当地产业与经济的发展,契合当地的人才需求。
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在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一种补充;自从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20条颁布以来,已经将职业教育提升为同等级教育。从学生的维度上看,就需要为他选择适合发展的道路。
每个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只要能让孩子幸福快乐的成长,助力孩子全面发展,使其成才,这样的教育就是成功的。从老师的维度上看,需要适应不同的学生类型,仰望星空,在教育情怀上体现自己的价值,做深耕职业教育的“摆渡人”。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