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讯 11月8日,近百所内地重点中学、多所香港中学校领导以及10所重点大学的老师齐聚珠海,参加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简称UIC)举行的“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全国高中校长论坛”。“新高考”新在哪里?高中应如何应对?职业生涯规划要提前至高中进行?已经改革的省份及香港的中学有何经验可以借鉴?教育界大咖有何精彩观点?
与会嘉宾在UIC合影
论坛围绕“新高考改革的选课走班及生涯规划”这一主题展开讨论,邀请了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教授担任,中国教育在线总编陈志文先生,浙江教育出版集团教育科学研究院秘书长董莉女士,香港校董学会副主席、福建中学前校长林建华博士,香港新会商会陈白沙纪念中学校长徐荣耀博士和全球职业规划师陈璐博士做主题演讲。
UIC校长吴清辉教授表示,UIC希望通过努力,让大学人才选拔和中学育人进行接轨。在此基础上,希望能和中学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以迎接高考改革带来的历史机遇和挑战。
吴清辉校长致欢迎辞
学术副校长陈致介绍UIC
应对高考改革的新挑战
钟秉林教授担任当晚高桌晚宴的演讲嘉宾,他介绍了21世纪以来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和现状。钟教授指出,在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优质均衡发展、高考的公平性受到严峻挑战的情况下,进行高考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新高考对文理不分科进行了探索,虽然提高了对班级管理和学校师资的要求,但有利于扭转基础教育过度强调应试和学生偏科的现象。应对新的挑战,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完善学生评价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探索管理体制创新。他还表示,未来还将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使特殊人才有机会脱颖而出。
钟秉林教授在高桌晚宴上发表主题演讲
考生不宜功利化算计分数
在嘉宾演讲环节,中国教育在线总编陈志文说道,新高考改革遇到的最大舆情是选物理的考生大幅度减少,根本问题是对分数的功利算计,而新高考背景下分数的绝对意义已经降低了,不宜过度算计。如果不学物理,即使分数再高,报考时也会受到很多好大学、好专业的限制。通过分析浙江省的数据,他还指出,虽然物理拿高分不易,但选物理考生的本科率高于非物理考生21%。他建议学生尽量多学理科,选择物理、化学、历史的组合可以选择就读的专业是最多的。
陈志文先生回答提问
每一所高中都应有自己的特色
浙江教育出版集团教育科学研究院秘书长董莉总结了高考招生模式的变化、浙江省总体实施的情况以及带来的一些影响。她认为,考生可以根据兴趣特长来选学科、选大学,大学录取不再分批次,而是分段进行平行投档,增大了学生的选择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有了可能。对于不同层次的高中学校来说,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成为趋势。
董莉女士演讲
香港中学的改革经验能否借鉴
香港校董学会副主席、福建中学前校长林建华博士为大家带来了香港推行新高中学制的经验,并总结了香港的教育政策、发展情况和特点,希望从德育、公民教育、体育、工作经验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开拓学生视野,而不仅仅是应试。
林建华博士演讲
“每名学生皆可闪耀”,新会商会陈白沙纪念中学校长徐荣耀博士介绍了陈白沙纪念中学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经验,鼓励学生多元化、多维度发展,更应邀请各界人士对学生做正向的指导及影响。他表示,应联系学校课程、学生实际情况做出有效的生涯规划,让每名学生都可以通过生涯规划教育获得所需知识、技能及态度,以配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做出明智的升学和就业选择。
徐荣耀博士演讲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如何开展
“如果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生涯规划则是为这一工程提供幸福的图纸。”全球职业规划师陈璐博士说道。她表示,目前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存在发展不平衡、专业引领不足等现象,核心方案应是用专业知识指导学生成熟地进行生涯规划,并大力开展全人教育,注重体验式教育。生涯规划是一个人有计划有掌握的自我实现的过程,对于面临学科及职业选择的高中生来说非常重要。
陈璐博士解答疑惑
珠海一中副校长袁长林表示,UIC举办这个论坛意义重大,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中学要积极应对,特别需要一些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广东省的“新高考”改革方案虽然还没有出台,但要提前做好准备。UIC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借鉴机会,积累了一手的资料。
河北衡水中学执行校长冯永庄也表示,此次全国高中校长论坛是一场“及时雨”,解答了对于新高考改革及生涯规划的很多疑惑,给他了新的思考和定位。
现场观众提问
UIC成立于2005年,是首家内地和香港高等教育界合作创办的大学,是内地第一家博雅型大学。自成立以来以促进内地高等教育多元化为使命,多年来走在高考招生改革的前列。“新高考”是40年来高考招生的一次重大变动,UIC不忘初心,希望为这场改革带来先试先行的经验。为搭建高校和中学的交流互动平台,UIC特举办此论坛,共同探索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创新之路。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