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一堂“创新+”乡村思政课——汕头大学德馨书院《二变三创新应用理论》课程探索育人新形式
2021-04-30 13:39:00
汕头大学

   中国教育在线讯 汕头大学德馨书院开设《二变三创新应用理论》课程旨在推进书院第二课堂建设,在双院协同育人模式下探索书院“人文艺术”特色。课程植入德国工坊式教育理念,通过校内外实践调研,启发学生产品设计创意思维,结合创新创业类竞赛,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将创新与乡村振兴相融合,发挥着双院共同的育人功能,让创新和思政相互协同、融合共生。

  走进新乡村,寻访传统工艺剪影

  4月,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产品专业主任李昊宇和德馨书院党总支书记张丽婷带队,书院调研小组与“二变三创新应用理论”课程的同学前往澄海隆都镇新乡村进行调研实践。

  经过整体规划的新乡村面貌一新,干净整洁的道路,新旧房屋参差错落,黑瓦白墙,很有江南水乡特色。

  在村委副书记黄俊烈的介绍下,学生们了解到新乡村的传统竹编工艺。竹编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已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竹编有多种分类,竹篮、簸箕和箩筐等,既实用又美观。经过老艺人灵巧的双手,原生态的竹子一步步蜕变成艺术品。据了解,编竹篾一般有削竹、辟竹、解篾、编结等几道工序,做一对畚箕至少需要两个多小时,慢工出细活。

  今天,各种竹编制品代替品不断涌现,大量便宜又好用的工业代替品逐渐将手工竹编制品挤出市场,竹编工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今会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但在新乡村,竹编手艺人积极寻求突破,摸索出路,努力将传统竹编工艺传承下去。

  聚焦传承保护,创新融入乡村振兴

  传统竹编制品蕴含着巧妙的设计理念与淳朴的生活智慧,现在却面临着日渐式微、走向边缘化的状况。新乡村的竹编传统依然有人坚守,这是一个好的迹象,但也可以看到工艺产品附加值低、从业者生活难以为继等突出问题。

  对此,张丽婷书记提出,新乡村的经济收入低,将传统竹编工艺这一文化资源更好地转变为经济来源是很好的选择。竹编工艺的历史传承出现断层现象,我们要将新乡村传统竹编工艺的历史梳理,并加以整理,以更好地保育乡村文化。

  那么如何保留传统竹编工艺,又如何让传统竹编工艺重回现代生活,将是极具社会价值的课题。这也是二变三课程所要关注的问题。

  李昊宇老师说,做产品创新设计应坚持“心手合一、学用并举”的教育理念,构建“主题设计-项目落地-作品集-展览-比赛”的成果展示模式。此次新乡村调研是通过实践为主题设计找灵感,促成创新创变的实现。

  “二变三”工业设计创新应用理论由李昊宇团队于2012年提出并实践。该理论模型以三维空间基本原理、思维可视创变原理、集合创新应用原理三大理论基石为基础,旨在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完成创新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创造社会价值。

  而创新创变的前提是对已有的知识与理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新乡村调研是初步工作,其后还需要大量的文献查阅与田野调查去了解竹编制品的工艺特点与产业现状。通过传统与现代竹编产品对比分析,从造型、色彩、装饰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造,为传统竹编制品在现代工业化潮流中开辟一条新路径。

  竹编制品是竹编工艺的一种实体呈现形式,传统竹编工艺在现代生活中的创新应用,可以替代一部分普通工业产品,彰显人文情怀,提升传统工艺的市场竞争力,助力乡村振兴,推动文化富民模式的形成。

  “二变三”的课程不仅让学生开动脑筋,更要让学生迸发情感、付诸实践。高校是传统工艺创意涌现的重要源头,“二变三”课程则为这些创意提供变现的可能。

  研学结合,一堂情景式思政课

  在村委村书记的带领下,学生们参观了村里的祠堂、废旧水厂、果园、小型污水处理厂和祭祀拜神的广场。师生们通过实地调研走访,了解当地民风民俗、特产好物,用镜头拍摄和笔墨写生记录了新乡村的新村貌、村民的淳朴好客、传统手工艺的魅力等。

  同时,学生也了解到,村里住的大多是中老年人,村落老龄化问题凸显,村里的经济收入大多依靠务农,经济收入偏低。为此,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发扬传统手艺、实施创新发展等想法就是这样有根据地提出的。

  实践让学生在接触乡村、了解乡情的过程中,培养了对乡土的情感,在与农民的交流互动中,了解到乡村振兴相关政策与理论的实施与成果,增强了青年大学生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切和参与热情。

  纸上得来终觉浅,不到农村广阔天地深入调研,青年学生很难真正理解乡村文化振兴的意义所在,教育的理论也很难入脑入心。学生们来到新乡村的山水间体验乡村生活,既开阔视野,又激发兴趣。看着一个个鲜活的农村实例,听着村支书的“土味”党课,学生们也能亲身参与,为当地乡村振兴出谋划策,让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让思政教育入心入脑,这样的思政课很受欢迎,也很接地气。

  通讯员 郭春娟、谢雪怡、姚丽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