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起,广东迎来首次“新高考”,实行“3+1+2”的考试模式,报名方式和内容均有新变化。靳贵平教授介绍了入读华南理工大学的几大途径,以及综合评价和强基计划招生政策解读。
入读华工有以下几大途径
讲座上,靳贵平教授介绍了入读华工的几大途径:
普通高考招生:可以进入五山校区和大学城校区学院学习,按分数高低选择专业,一年级末有机会转专业。
特殊类招生:进入五山校区和大学城校区学院学习强基计划、高校专项等艺术体育类招生。
进入广州国际校区学习参加“631”综合评价选拔,多一次考试机会,入读最强新工科专业,更多机会自主选择专业。
综合评价综合成绩=高考投档成绩×60%+学校考核成绩(百分制)/100×750×30% +学业水平折算成绩×10%
报名时间:4月左右,请关注学校官网信息http://admission.scut.edu.cn/
华工国际校区的愿景
靳贵平教授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由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和华南理工大学四方签约共建,是全国唯一新工科学院的校区,也是全英文授课的校区。将立足中国实际,融合世界先进教育理念,引入全球优质教育资源,提供沉浸式国际化成长环境,使全体学生在本土接受国际化教育。布局前沿学科,依托I.F.创新工场,创造一流成果,培养引领未来的新工科国际化人才。愿景使命是成为理工特色、世界一流、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校区。
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在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等五省市深化开展基于高考基础上的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改革试点工作,即“631”综合评价录取。采取该方式的8个招生专业均设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计划招收400人。
主讲人
从左向右分别是:广州7中高三肖伟平级长、华工靳贵平教授、向友君副教授,招生办刘艾芳副主任
靳贵平: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主管教学)。2004年7月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在国际各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编写教材2本、授权专利14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华南理工大学卓越教学奖、华南理工大学教学名师等。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地处广州,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校园分为五山校区、大学城校区和广州国际校区,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获得单位。学校办学源远流长,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史称“红色甲工”);正式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期,为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在全国高校首开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进入“211工程”行列;2001年进入“985工程”行列;2017年进入“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行列,2020年进入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200强。
如今的华南理工大学已经发展为一所以工见长,理工医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前10%;1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4个学科领域跻身全球排名前1‰,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广州市第七中学
广州市第七中学前身为创建于1888年的培道中学,她历经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铸就“爱诚真毅”校训精神,形成“传承创新,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制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发展目标,确立“全面发展,出类拔萃”的育人目标。
学校现为公办完全中学,地处文化气息浓郁的东山老城区中心地带,交通便利,占地35863平方米,朱墙碧瓦,古朴典雅。1993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2008年被授予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牌匾,是省文明单位,市文明单位标兵,广东省首批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学校高考成绩一直位于广州市示范高中前列,2021年特控率超90%,本科率接近100%,众多学子考入国内外名牌大学。
近年,在“高考改革”的大趋势下,高校招生政策、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学科设置皆结合现有政策“因地制宜”的进行了调整。升学逐步成为了“考生”与“高校”之间的双向选择的过程,中国教育在线组织的公益讲师团进校园活动旨在让考生更加直接、快捷的接触、了解到最权威的招考信息。活动将带领高校专业学科教授、招生负责人、生涯规划专家、志愿填报专家走进高中,与高中学子面对面交流,解读专业学科、讲解招生政策、辅助考生科学的进行生涯规划与志愿填报。中国教育在线组织的“广东好大学进高中”在2022年将继续开展,敬请期待第二站。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