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一本书、一个基地 广州大学、碧桂园集团合作助力乡村振兴
2022-09-25 15:50:00
广州大学
  自2021年3月起,全国10所高校的181名本科生和硕士生,在政府、企业、社会与高校的支持下走进全国12省51县108个村庄,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口述故事采写,最终形成80份200多万字关于致富带头人们口述采访稿……经过一年多的收集、整理和编辑工作,“茶园巾帼”李韦荣、“触电”致富的退役军人王建午、老牌中大生周克追等55位新农人的生命史与致富历程最终被收录于《从“扎根”到“引领”: 新农人致富记忆与带头密码》(上下卷)。该书共计70余万字,在今年8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9月22日下午14时,新书发布会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碧桂园集团总部举行。

  会议现场

  广州大学党委常委陈晓晖、广东省乡村振兴局乡村综合督查处负责人彭彬、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青年发展部谭川、碧桂园集团助理总裁、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罗劲荣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并致辞。受疫情影响,部分新农人、学生视频参会。会议由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谢治菊教授主持。

  彭彬对“乡村致富带头人口述故事”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的成绩予以高度肯定,对新书的出版表示热烈祝贺,认为该书是一本“内容详实、案例鲜活、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的精品力作”。他期待碧桂园集团和广州大学再接再厉,进一步大力挖掘广东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的典型案例,总结提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造血”模式,宣传推广更多的经验做法,鼓励更多青年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彭彬致辞

  罗劲荣介绍,2021年在省乡村振兴局的支持下,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和广州大学共同发起成立了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打造“政产学研创”五位一体的协同平台,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实践和人才培养工作的进展。他表示,该书的出版及时传播了乡村振兴的经验与案例,能为广东甚至全国乡村振兴贡献理论智慧与智力支持内容,为农业园、政府联动和社区联动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好的工作经验、实操做法和理论支撑。

  罗劲荣致辞

  陈晓晖介绍了广州大学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她指出,此书的出版,是广州大学与国强公益基金会共建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以来的第一次紧密合作,也是双方面向未来、加强联动、携手共进的新起点,更是利用新农人的脱贫攻坚精神、爱党爱国情怀、创新创业思维、自强不息意识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激励青年学生加入乡村振兴的鲜活案例与生动素材,展示出广州大学在乡村振兴领域的责任、担当与情怀。

  陈晓晖致辞

  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谢治菊教授回顾了新书从孕育到诞生的过程,并阐述了该书在政治、社会、经济以及育人方面的功能。谢治菊指出乡村致富带头人们没有专家的智慧、总裁的资源、诗人的浪漫、明星的风采,也没有完全能与国内国外、省内省外市场有效接轨的专业化团队、市场化资源与精准化策略。但是,他们有种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温暖的内心、勤劳的双手、开拓的思维与宽广的胸怀。他们用良心去塑造品牌、用脚步去丈量土地、用双手去开拓市场、用本真去打动客户、用汗水去浇灌未来,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随后,谢治菊教授分享了故事采写与新书出版中的趣事、囧事与难忘事。

  谢治菊教授回顾新书诞生过程

  叶勋介绍基地情况

  碧桂园集团党群社责部副总经理叶勋介绍了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拟授牌的教学科研实践基地——佛山市山水区南山镇万亩智慧农业园的情况,并对基地建设基础、建设内容与建设诉求进行了分析。据悉,为加强校企联动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拟与国强公益基金会在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碧桂园万亩智慧农业园项目共建“乡村振兴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将三水农业园作为乡村振兴经典案例和科研基地,为农业园、政府联动和社区联动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工作经验、实操做法和理论支撑。

  致富带头人黄俊添通过线上讲述参加活动的感受,他表示非常感谢这次机会,能让自己的益肾子创业生涯在此书中记录下来,并愿意更加坚定地做好益肾子产业,引领和带动更多的农民种植益肾子,共同把益肾子产业发展得更加强大。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级学生吕凌炜作为调研团队成员在线上分享了参与故事采写的收获与感悟。她介绍了采写对象刘超的致富故事。表示自己作为一名公管学子,更应该秉持公共精神,践行青年学生的担当,深入农村不断学习不断思考,结合所学专业知识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致富带头人黄俊添分享活动感受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吕凌炜分享活动感受

  随后,与会领导、嘉宾为新书揭幕,陈晓晖书记将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的牌子授给碧桂园集团三水农业产业园。

  揭幕照片

  挖掘新农人的感人故事,探索致富记忆与带头精神

  自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有这样一批新农人们,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是一批具有知识、眼光、技能、追求和情怀的人,他们中有海归人士、高校大学生、企业高管,也有进城务工、在外参军转业回乡的草根青年农民,还有很多家庭妇女与长期扎根农村的在地干部。他们在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后从事养殖、种植等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以系统的专业知识、务实的生产技能,科学的团队管理以及强烈的责任意识带动乡村的振兴与发展。怀着“让大家过上好日子”的初心,通过创业创收脱离贫困,在致富后带动当地人就业,推动乡村振兴。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创新,谱写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为了让这些精神与故事能够流传下来,被更多的人所珍藏和记忆,为后续研究者提供素材,2021年3月份,在广东省乡村振兴局、共青团广东省委和广州市社科联的联合指导下,在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的资助下,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举办了“乡村致富带头人口述故事”征集活动。该活动共吸引全国10所高校180多名大学生参与其中,组成了“乡村致富带头人口述故事”社会实践团队。

  前期,团队主要是招募成员并对其开展多次访谈培训会议,拟定访谈稿,寻找从全国各省市的新农人代表作为访谈对象,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聚焦乡村新农人,深入挖掘新农人背后的酸甜苦辣与创业经验,记录他们的所知、所闻、所感和所获。后期,团队深入实地进行现场故事采集与回访调研工作,结合线上访谈的方式,共走入了全国108个乡村,最终形成80份200多万字的致富带头人口述故事及逐字采访稿。经过专家评审,最终有55篇作品获奖。《从“扎根”到“引领”: 新农人致富记忆与带头密码》就是这些优秀作品的结集。

  目前,学术界主要从生产方式、经营业态、互联网基因、市场化思维等方面来描述新农人的群像,提出了新农人即农业新业态、农村新细胞、农民新群体。这些画像虽然对新农人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但没有厘清新农人的群体范围,无法全方位显现新农人的成长轨迹、致富记忆、带头密码与心路历程,缺少对新农人的驱动因素如资本驱动、问题驱动、需求驱动、技术驱动、情怀驱动等进行系统分析,更没有对新农人的培育因素如政策体系、个体特征、家庭背景、社会支持、环境条件等进行全面了解,这恰好是本次口述故事活动所比较看重的。数据显示,在此次出版的55个口述故事中,新农人群体年龄主要分布在30-45岁区间,共占67.2%,46-60岁占27.3%;性别以男性群体为主,占81.8%;学历以高中以上的大专、本科为主,占47.2%,初中以下的为21.8%,高中或中职的占30.9%;致富领域主要以蔬菜、水果等种植业为主,占65.4%,养猪、养鱼、养虾等养殖业占18.1%,其余行业占16.5%;带贫人口以200人以上为主,占32.7%,100人以下的为23.6%,100-200人的为14.5%,29%的受访者未明确提及。此次新书出版,既是对新农人们致富带头精神的传承引述,也是对即将到来的党的二十大的一份献礼。

  坚守采写初心,探索思政育人新思路

  口述史素材往往来自口述者对其过往生活经历的理解性叙事,其中包含着口述者对社会事件的理解及其自身的生命体验。早在2015年,广州大学谢治菊教授团队就将一线扶贫干部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先后访谈过100多人,发现许多精彩感人的故事。谢教授说:“我原单位贵州民族大学有一位毕业生余金政是扶贫干部,2019年3月在连续工作近40小时后,突然晕倒在帮扶对象家中,再也没有醒来。他牺牲时才39岁,未婚,工作11年,存款只有4万多元。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我决心一定要为扶贫干部这个群体做些什么。”

  为此,谢教授带领团队成员自2020年起策划了“口述乡村“社会实践项目,并于2020年开展了“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便是对脱贫攻坚精神的延展,是“口述乡村“社会实践项目所聚焦的第二个群体,更是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回应。由于乡村致富带头人为乡村振兴所付出的一切,对青年学生的精神成长具有莫大的帮助,其正是培育青年学生积极进取、吃苦耐劳、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等优秀品质的鲜活教材与生动案例。以此为契机,团队希冀坚守育人初心,引导大学生以实际行动投身乡村振兴之中,读懂乡村振兴故事,明晰时代的内涵,鼓励广大有为青年到农村、到基层、到西部去创业就业,奉献青春。

  在访谈过程中,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级本科生林文迪提到:“若不是这次活动,我对于乡村振兴的认识仍将停留在书卷与报告中。但是通过走进一座座村庄,认识一位位新农人,我明白乡村振兴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每一个人的事。致富带头人们‘敢为人先,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乡村要振兴,就需要这样的人,这样的精神,而这正是我们大学生需要学习的地方。”

  据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团委书记林曼曼介绍,目前“乡村致富带头人口述故事实践团队”已获得2021年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省级重点团队称号,并被学习强国、中国教育在线、信息时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多家知名媒体报道30余次,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认可。

  目前,谢治菊教授团队正在抓紧构建乡村振兴人才培育体系,并将成果积极转化为育人资源。其中,团队所开发的课程《乡村创新创业实践》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团队所培育的教学成果《面向国家战略的扶贫资源开发与育人实践》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团队学生所撰写的调研报告获广东省社会治理调研大赛“一等奖”、“挑战杯“广东省赛银奖、“互联网+”省赛铜奖等多项荣誉,凸显了广大青年学子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投入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责任与担当,具有较好的育人成效。

  据悉,《从“扎根”到“引领”:新农人致富记忆与带头密码》一书,收录了来自广东、广西、贵州、河北等12省51县55名新农人的故事,该书深刻地呈现了新农人的成长轨迹、致富记忆、带头密码和示范效应,细致得描述了新农人培育的政策体系、个体特征、家庭背景、社会支持和环境条件,是团队继2020年在社会科学文献社出版《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后的又一套“口述乡村”丛书。目前,广州大学正与碧桂园集团合作,开展“万企兴万村”口述故事的采写与推广。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广大宣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