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深圳大学如何创建一流?院士校长毛军发的思考
2023-05-19 11:07:00
深圳大学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不久前,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校长毛军发领衔演唱的歌曲《光阴的故事》悄然走红网络,在舒缓的旋律里,他们唱出了深大从一片滩涂上崛起为一所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40年光阴故事。

  在中国高等教育的版图中,深大作为一所“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长在经济特区里,近年来,实现国际排名以平均每年数十位的速度上升,被誉为“内地进步最快的高校之一”。

  当然,即将40岁的深大,也有属于自己的成长“烦恼”:去年2月11日,国家公布新一轮“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深大失之交臂。

  巧合的是,仅仅6天后,时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毛军发南下深圳,接棒第8任深大校长,也成为继创校校长张维院士后的第二位“两院”院士校长。对这位院士校长“执掌”深大,外界很是关注:深大怎样再次按下发展“加速键”?能否顺利跻身新一轮“双一流”大学建设?

  从2022年2月17日履新至今,毛军发到荔园已有一年零三个月,这一年多来,深大发生了哪些变化?毛军发对深大的发展有了哪些全新的思考?

  日前,毛军发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独家专访时回应了外界的期待。

南下深圳再创业

  春天的深大校园,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从工作至今,我没有午休的习惯。中午的时间安静又宝贵,可以用来处理不少事情。”中午1时,毛军发在办公室开始接受采访。

  “小时候经常听大人讲英雄豪杰建功立业的故事,久而久之便有了为人必当有所追求、有所作为的冲动。”毛军发说,大四那年,受到热播电视连续剧《上海滩》的感染,他萌生了到上海“闯荡”,读研、工作的想法。

  在上海,他拿出“湘军”不怕苦、不服输的特质,用33年时间完成了从一名硕士研究生到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的转变。他追求“突破”,愿在“不可能”中创造无限“可能”,在其从事的科研领域中获得多项重要成果,于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当56岁的毛军发以为还会在上海继续平静地工作生活时,深圳抛来“绣球”,诚意邀请他南下“执掌”深大。他有过犹豫:“说实话,到了这个年纪,换一座城市工作、生活,是一件需要下很大决心的事。”

  但与深圳保持了34年的特别情缘,又令他心动。“我与广东有缘分。”毛军发笑着说。

  1988年研究生毕业后,他曾在中国科学院一家公司驻深办工作过几个月,有过一层一层爬上深圳国贸大厦的经历;1994年,他前往香港中文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加深了对粤港澳的特别印象;2018年,他担任了上海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法定代表人、院长;深圳虚拟大学园召开第19届联席会议,他又被聘为“深圳市科技创新战略智库”的首批8位专家之一……

  美好的回忆加诚意的邀请,经一番考虑,毛军发下定决心,南下深圳。“我将青春时光献给了上海,现在准备将‘青春的尾巴’献给深圳。”他笑着说。

深圳大学

  选择深圳,选择深大,毛军发还有另外一层思考。他认为,目前深圳在经济、金融、高科技企业以及城市建设、社会影响等多方面都堪称一流,但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上还有进步的空间。“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更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一流的城市不能没有一流的大学,现在的深圳迫切需要一两所一流的大学”。

  深圳大学是深圳目前唯一的综合性大学,是深圳高等教育的一张名片,建校40年来几乎全程参与和见证了深圳的伟大创业和伟大奇迹,承担着深圳半数以上本科以上在校生的培养任务。多年来,深圳大学也如大树一般开枝散叶,向深圳高等教育领域不断输送人才。因此,建设一流大学,深圳大学责无旁贷。

  “执掌”深大,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新梦想的开始。

创建一流需要“改革加实干”

  “深大本科以上学生体量是深圳全市的一半,深大如果不是一流,就很难讲深圳有一流的高等教育。”毛军发直言。

  履新4个月后,毛军发在深大荔枝节上首次以校长身份公开会见媒体,透露出深大的“梦想”,即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的“三步走”战略——

  到2025年,建成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到2035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

毛军发出席深圳大学荔枝节活动

  “作出重大科技贡献、促进科技革命是成为一流大学的必要条件。”在两年前的“2021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毛军发在题为《一流大学与科技革命》的演讲中曾提出自己的观点。

  具体到深圳大学,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深大才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一流”?毛军发举例说,在人才培养方面,再产生10个 “重量级”的杰出校友,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界,还要在政界、科教界等;在科研方面,要产生3到5项“诺奖级别”的研究成果;在社会服务方面,要为深圳建设中国“硅谷”发挥斯坦福式的作用。

  “这是一个相当高的目标,目前一些国内顶尖的高校都暂时未能做到,但我们要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毛军发同时坦言,以这样的判断标准,深大冲击世界一流,困难远比想象中要多。

  在一次全校性的工作会议上,毛军发深入分析了深大面临的挑战:地方性高校身份、政策的限制,学科有“高原”缺“高峰”,办学经费压力大,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白热化竞争,博士生数量少……

  在毛军发眼中,深大要实现“世界一流大学”战略目标,唯有改革创新、真抓实干。

  毛军发认为,深圳大学作为一所特区大学,最大的精神财富就是改革创新,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的重要论述,踔厉实干,奋发有为。

  用实干应对困难,是毛军发的人生信条。早年在上海交大读博士时,他和导师有过难忘的刻苦攻关经历: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就把走廊当作试验场地;缺少科研经费,就东挪西凑。“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能有多大成就,很多时候不是比聪明、比条件,而是比努力、比毅力。”

深圳大学周边高楼林立,有众多科创企业

  大学的治理,亦是如此。

  面对这些问题,毛军发带着这所有着“特区改革基因”的大学坚持改革创新、敦本务实,从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三方面着手进行“自我改革”,推出系列改革与发展举措。这些举措有个“统称”叫“1+3+X”专项工程。

  “‘1’指的是创建‘双一流’的战略引领,‘3’是指3项制度改革,分别为激发活力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面向未来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追求卓越的科学研究体制机制。”

  比如学科建设,“如果说过去学科建设是打基础、比较均衡发力,‘高原’开阔,缺乏异军突起的优势学科,那么今后,深大将秉持学科和谐发展与突出重点亮点有机结合,培养、建设若干个高峰学科。”他说。

  2022年,深大工程科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三个学科进入ESI前1‰,成为深圳目前仅有的三个前1‰学科。

  比如为激发师资队伍活力,深大以考评制度改革为核心,将结果考评与过程考评相结合,力求焕发教师队伍的斗志。

  “不怕有缺点,就怕没优点。”毛军发说,深大创新提出“一票通过制”,在满足师德师风合格的前提下,教师只要在教学、科研等某一方面表现特别拔尖,即可通过考核,从而最大限度激励教师发挥所长。

  在科学研究方面,改革的方向是要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问题真解决。“要以基础研究求器,国家战略求名,社会服务求利。”毛军发说。

  同时,深大还布局了“X”个“对学校一流建设有促进、对学校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点建设项目。

  “这些项目数量是动态调整的,成熟一个上马一个,做不好也可以下。这其中就包括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文科咨政平台建设、交叉学科平台建设、重大成果培育等。”

  毛军发强调:“在专项工程里推行的制度、改革的举措、重点实施的项目,每一个都有具体的责任人,党委书记和我就是‘双一流’创建的双责任人。”

  毛军发对这一专项工程寄予厚望。

推动实现零的突破

  毛军发曾斩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时传为佳话。

  上世纪80年代,国际上高速集成电路互连封装“信号完整性问题”研究刚刚起步,国内更是基本空白。毛军发在导师指导下凭借对技术发展趋势的敏感,完成了国内这个领域的第一篇博士论文。直至今日,毛军发一直专注于高速集成电路互连与射频电子封装的研究,接连取得重要突破,成果被用于一些重要装备研制和产品研发。

  是大学校长,亦是科学家,使毛军发更为深刻地理解大学对于科技革命、高等教育对于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的科研工作总体实力与量化指标国际一流,但科学重大发现和技术重大发明不多,在开创新的学科方向、推动技术革命、解决国家‘卡脖子’难题等方面尚需更大努力。”

  来到深大,毛军发继续发挥科学家所长,带领学校在科研上发力,着力打造追求卓越的大科研创新体系;建立科研大平台,实施重大项目培育计划,强化为国家、地方发展服务。

深圳大学与华为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去年11月,深圳大学获批“射频异质异构集成全国重点实验室”,毛军发任实验室主任。这是深圳本土高校首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实现了零的突破。

  “全国重点实验室的获批,为深大这样的地方性高校首先带来的是科技自信。”毛军发说,“有自信,你才有劲儿去啃硬骨头。敢去啃硬骨头,才有可能实现突破。我们将通过这个国家级平台,进行有组织的科研,解决国家一些‘卡脖子’技术,拿出国家级水平的成果,切切实实地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毛军发透露,为鼓励教师找准真问题,问题真解决,深圳大学计划“自掏腰包”自主设立一批科研项目,这些项目分为三类,一是原创性较强的“从0到1”原始创新项目,二是问题比较明显的、国家急需的“卡脖子”技术,三是年轻教师的一些“奇思妙想”,研究思路或许还尚不成熟的项目。“我们鼓励教师们团队作战,融合各种学科,系统性地开展科研,不唯论文数量,要将问题真正解决。如果10个项目中成了1个,我认为这个计划就是成功。”目前,第一批项目已遴选完成并启动。

  过去的一年多,在科研领域,深大捷报频传——

  谢和平院士主持的“全新原理实现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破解了海水制氢的一个世纪难题,对我国新能源技术与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入选科技部和两院院士评选的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以及The Innovation评选的2022年“全球十大科技创新焦点”。

  郭仁忠院士团队的成果“三维地籍关键技术与应用”解决了三维地籍产权体自动构建和三维拓扑关系自动维护算法问题,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全面进入三维地籍时代进行了技术准备,荣获2022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由陈湘生院士团队牵头研发的世界最大断面组合式矩形顶管机“大禹掘进号”,在深圳地铁12号线施工现场顺利始发,预计可将占道施工时间由三年缩短为三个月。

  “地方高校也要担起国家使命,不断突破‘卡脖子’难题。”毛军发说,这些成果是深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信心之源。

  对话

  深大能否进入“双一流”,一直备受外界关注。毛军发认为,深大有信心有实力进入“双一流”,但应将进入“双一流”理解为手段,而非目的。

  南方日报、南方+:深大此次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请问这个平台未来将做哪些布局?解决哪些“卡脖子”的难题?

  毛军发:集成电路是我国被“卡脖子”的一个痛点,严重制约国家高新技术与产业的自主发展。异质异构集成是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发展的重要新方向,能够突破单一工艺的性能、功能极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应用前景,在国际上引起了高度关注。该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的射频异质异构集成是异质异构集成的焦点和难点。实验室将围绕射频异质异构集成跨尺度载流子—电磁—热—应力多物理特性耦合与演变规律、多性能多功能协同机制与可测性原理、异质界面生成与工艺量化调控机理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原创性、前瞻性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认识基本原理,掌握理论方法与核心技术,形成射频异质异构集成能力、平台和标准,研制一系列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射频异质异构集成电路系统。实验室研究将引领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发展新方向,推动我国集成电路变道超车发展和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快速进步,实现从集成电路到集成系统的变革和跨越。

  我们希望这次深大牵头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的获批,以及深大参加多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组建,都可以为深大入选“双一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南方日报、南方+:各界十分关注深大能否入选“双一流”,您对此怎么看?

  毛军发:进入“双一流”是我们近期奋斗的一个目标、努力的方向,从很多指标看,深大在非“双一流”高校中都排名领先,我们有信心入选。

  但我认为,应当将进入“双一流”理解为一个手段,而不是一个终极目的。作为一所大学,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引领社会进步、服务“双区”建设,通过“双一流”建设可以加速学校的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提升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南方日报、南方+:深大有很多知名校友。您认为深大应当培养怎样的学生?

深圳大学校长午餐会

  毛军发:我常在不同场合说,希望同学们做到眼界高,想大事;眼光远,谋大事;眼神毅,成大事。这也是我本人的人生信条与追求。

  毕业生就是一所大学的“产品”。事实上,不同高校的课程、教材大同小异,学生学到的知识没有多大差别,培养的学生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的特质,表现在能力、信心、追求与价值观等方面,这种特质与所在学校的文化、理念、精神等密切相关。我们深大的毕业生要有“血性”,要有“深大气质”,这既体现为“自立自强自律”的校训精神,也体现在作为“特区大学”的毕业生应当有的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理念,不能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要像特区之于全国一样,敢于做创新创业、引领时代的事情。

  实习编辑:郑子健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