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外来务工人员“深造难、考公难”成为基层代表们持续热议的话题。
没文凭的高工,也难获认可
来自佛山的外来务工人员、全国人大代表胡小燕认为,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没能接受高等教育,成为一辈子的遗憾,如果可以给他们更多机会,一边工作一边进修,“我双手赞成”。
胡小燕也坦言,目前外来务工人员接受高等再教育的门槛还是很高,实现梦想的人比较少。她发现,不少外来务工人员虽然具有很高的实操技能,但是他们没有文凭或文凭得不到认可,在求学、求职领域都处于竞争劣势,比如有外来务工人员是高级工程师,但是没有文凭还是得不到很多社会单位的认可。“希望高等院校能够降低门槛,多招纳外来务工群体。”
过高的门槛还体现在“考公难”问题上。“很多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很想考公务员,但是一看条件,能符合的微乎其微。周围少有的考上公务员的工友,也是因为他们是80年代的大学生,有文凭。”胡小燕说道。
另一位“80后”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省人大代表方卫珍也疾呼政府选拔公务员时应将外来务工人员考虑入内。“很多外来务工人员通过深造拿了文凭,那么应该给他们考公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方卫珍认为,现在考公一族大多是直接从学校里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他们缺乏在基层服务的经验,对社会缺乏了解,而外来务工人员恰恰可以弥补社会实践的不足。她建议,“政府多从外来务工人员之中选拔公务员。”
新生代外来工需要更多培训机构
据统计,目前广东这一“用工大省”已有“80后”、“90后”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约2000万人。社会对他们是否真正了解?这个群体最迫切的诉求是什么?
胡小燕提醒,和老一辈外来务工人员相比,新生代文化层次比较高,维权意识和社交意识更强烈。他们不仅像父辈那样,将主要精力用于赚钱糊口寄钱回家,年轻的他们更需要自我增值。“希望政府给他们多设置一些学习场所和社交场所,帮助他们提升自我。目前外来工工作生活的周边,这样的场所还是太少。”
“希望社会大众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方卫珍说,很多人对他们有偏见,认为他们不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勤劳踏实,这是一种误解。
目前,方卫珍所在的企业已经联合学校,为员工举办了两期大专班,接下来还将推出本科班,员工完成学业后,可以拿到有资质的高等院校学历。
方卫珍进一步呼吁,政府应该为外来务工人员设置更多学习和培训的机构,除了传授理论,还要培训技术。“这样的机构,现在还是太少了。”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