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体情况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中心中山市,中山市的产业呈现“一镇一品一业”特色,即每个镇区都有聚集度高的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学校主动服务专业镇和中小微企业,形成了“一镇一品一专业”的专业布局,并在全国率先建设了5个专业镇产业学院,构建了“镇校企”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这种育人模式具有育人体系协同化、课程结构模块化、人才培养个性化、教学场所分散化的特点,为了应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来教学管理的复杂性,针对以上特点,学校突出党委对教学工作的全面领导,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师生、服务人才培养为理念,突出立德树人,从教学组织、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化、管理团队以及管理保障等6个方面全面开展了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
1.教学组织柔性化
打破原有的院系结构,重构新型教学组织,组建了多专业组合的专业镇产业学院,按照“共建共享共赢,产学研用一体”原则,与企业共同建设开放式校内外实训基地;改变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引进企业行业大师名师,创新性建设和推行多层次多类型工作室、教学工场等新型教学平台,以企业真实项目训练重组教学内容开展项目化教学,形成以平台为依托、项目为牵引、校企行人员多元参与的教学管理组织形式。同时充分授权,将管理重心下移,施行校院二级分配,将办学人事聘用权、基层机构设置权、教学资源调配权等8大权利全面下放,实现教学组织形态柔性化,释放基层育人教学活力。
图1 打破传统院系结构,重构新型教学组织
图2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二级管理示意图
2.人才培养个性化
为应对新经济、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提出来个性化新要求,学校以专业大类为基础,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满足多组织形式、多授课类型教学管理模式的有效运行,建立灵活的学分替代机制,全面实施以选课制为基础的学分制,大力实施弹性学制、个性化培养方案、主辅修制等8个方面的改革与建设,实现了按学年注册、按兴趣选课、按学分毕业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动力。为提升课程质量和育人针对性,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全员课程改革,按照职业、行业和岗位标准,引导和推进课堂教育融入信息化技术,开发融合化课程与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对多样化高质量学习资源的需求。
图3 以选课制为基础的学分制改革
3.质量监控全程化
根据教育部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要求,学校成立质量诊改办公室,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评价标准,重新制定和修订了教师课堂行为规范等质量规范,建立教学检查结果直接与绩效挂钩的教学检查管理制度。按照“五横五纵一平台”的诊改的理念与架构,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建立了学校、行业企业、社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反馈和改进机制,构建了教学质量多元评价系统。评价系统以校内教学信息反馈系统、企业实习评价系统和第三方评价麦可思CI系统为基础,形成了信息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分析、动态反馈的多元化监控诊断体系和常态化、网络化、全覆盖的人才培养质量改进机制,保证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学校成为广东省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省级试点院校。
图4 人才培养质量多元评价系统示意图
4.管理手段信息化
学校加大投入,建成了高水平的智慧校园。智慧校园中的教学模块,按照课程共享、资源同步、信息共通的原则建成了教务管理、教学资源、质量监控3个平台共12个子系统,实现了学习资源实时在线,充分共享、学习过程实时监控、数据随机抓取、效果自动分析、即时反馈的功能,很好的解决了教学场所分散,授课形式多样带来的管理难题。基于覆盖全校的无线网络以及教学管理云平台手机端的应用,教学管理子系统均实现了移动化和智能化便捷应用,实现了掌上办公、建课、学习,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各类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大幅度提高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
图5 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
5.教学管理保障
在组织保障方面,党委加强了对教学工作的全面领导,制定《中共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试行)》制度,成立以党委书记为主任委员的“全面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委员会”,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通过设立教学指导委员会、产业学院理事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多个委员会,确保人才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图6 教学管理组织保障
在制度保障方面,建成了适应“镇校企”深度融合的、满足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覆盖日常教学、实习实践、教学改革、专业与课程建设、质量保证等教学管理工作的制度体系,并形成了依据教学形态变革及教育技术发展动态修订管理制度的更新机制。完整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保证了教学秩序和育人质量。
在队伍保障方面,学校有计划地选派教学管理干部到二级学院、轮岗锻炼,增强教学管理的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有规划地安排教学管理团队参加各类教学工作研讨会和相关培训,不断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设置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技术岗位,设立教学管理专门课题,提升教学规律研究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通过公开招聘,专业化培养,改善待遇,畅通发展通道等举措,确保高水平人才进入教学管理队伍,打造了是一支既懂教学,又懂管理的理念先进、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队伍。学校教学管理队伍获评广东省“优秀教学管理团队”。
图7 学校教学管理团队获“优秀教学管理团队”称号
在条件保障方面,教学管理经费充足,学校经费配置向教学倾斜,确保教学管理经费足额优先预算;管理技术手段先进,定制了适应学分制需求的教学管理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融合了选课管理、成绩管理、考试管理、重修管理、学分管理等功能,引进了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实现顶岗实习实时跟踪管理,部署教学评价系统,实现过程评价与反馈,为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提供支撑,教学管理办公场所和实施设备优先配置,教学管理条件保障有力。
二、管理特色创新
1.教学管理理念创新
学校教学管理进一步拓展“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适应个性化培养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观,通过制度安排以及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以课程属性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教学进程,将注重个性发展、因材施教的思想融入教学管理过程中,使刚性教学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变;通过为学生创造自由选课的学习环境、公平竞争的学习氛围、自由表达和张扬个性的人文关怀,全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使传统型教学管理向服务型教学管理转变。
2.教学组织形态创新
(1)管理组织形态创新,依托“镇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构建专业镇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参与的专业镇产业学院,将传统的校院系管理组织转变为多专业组合的产业学院组织形式;
图8 产业学院教学组织形式
(2)授课组织形式的创新,将传统班级授课组织形式转变为工作室制、教学工厂组织形式。通过联合行业、企业共建工作室、教学工场等新型教学平台,对传统以院、系、专业授课为主的纵向教学管理组织进行重塑,形成以平台为依托、项目为牵引、校企行人员多元参与的教学管理组织形式,实现教学管理组织柔性化。
图9 大师名师工作室授课组织形式
3.教学管理制度创新
个性化人才培养的育人模式和“总部+产业学院”教学组织形态的变化,促使教学管理制度创新。
(1)学校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专业镇产业学院、多层次多类型工作室等系列管理制度。建立了产业学院理(懂)事会章程,制定学校对产业学院配套制度11个,产业学院“六共”育人管理制度65个。
(2)基于实施学分制,创新性建设了双导师制、专业主任负责制等满足学生自由学习、自主学习的个性化成长,以及支持多形式、多类别、灵活化教学的系列教学管理制度。
图10 教学管理制度创新
三、管理工作成效
1.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
通过教学管理改革,形成了专业镇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境外机构、其他社会组织或个人等多种力量参与办学的“多元办学”投入机制、“多元共治”治理机制和“多元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了“政府介入、多方共建、共治共管”校企合作教学管理模式。使学校人才培养引领了专业镇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了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各镇区纷纷主动要求与我校合作办学,做到了地方离不开;引起了国内高校的广泛关注,目前,凯里学院、中南林业大学等一批本科院校主动将其4年级本科生送到我校产业学院合作培养,做到了同行都认可;德国、韩国等国家的多所高校主动寻求与我校合作,如电梯学院在东南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我校毕业生成批前往新加坡等国家就业,做到了国际能交流。实现了特色办学目标。学校获得了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 50强等一系列国家、省级荣誉。
2.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管理优化学习风气,随着学分制全面实施,学生自主学习意愿和能力持续提高。近5年学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8%以上,学生对学校教学满意度达92%,毕业生家长满意度达93%,始终保持广东省前3名。毕业生教学满意度、就业现状满意度、对母校满意度、母校推荐度均明显高于全国示范校水平。近3年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分稳居全省前5名,2018年技能竞赛国赛获奖排名位列全国第16名。
3.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融合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及基于产业学院等柔性教学组织形态的管理模式,丰富内涵发展,产业学院吸引了包括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南派木雕掌门人陈培臣等众多行业、企业大师来校任教,同时,培育了一批省级教学团队,培养了全国十佳服装设计师邱伟等一大批技术能手、工艺大师,形成了工艺大师领衔,技术能手为骨干的独具特色的师资团队。近3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总分稳居全省前列,教师服务社会、企业能力持续增强。
4.丰富了教学资源
基于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支撑各专业开发了适应、引领产业发展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建设了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10个校级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16门国家、省级在线课程以及200多门校级精品在线课程。校企联合开发教材48部,自主开发了14门慕课,引进了超星、得实、智慧职教等线上课程平台,极大丰富了课程资源,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422个,生均教学仪器设备达2.2万元,有效保障了教学工作高效运行。
5.理论创新,示范引领了教学管理改革
学校教学管理的创新与实践,形成了一大批高质量教学管理论文、专著等系列教学管理理论成果,公开出版、发表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教学管理相关专著、论文,《中国高等教育》杂志2016年发布的核心期刊教研论文排名中,我校位居全国高职院校第四;教学管理案例四次入选国家职业教育质量年报;学校在全国率先制订了一整套基于产业学院的“政校企”协同育人的运行管理制度,得到同行高度关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学校基于产业学院探索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经验引起高度关注,教学管理理论成果先后2次上报国家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受到教育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小组的推介;学校受教育部邀请多次参与国家《职业教育法》修订、《中国职业教育2035》制定、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标准》研制等重要工作,形成了具有创新性和推广性的特色鲜明的典型管理模式。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