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案例报告之三十一: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2020-08-26 11:29:00
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一、管理整体情况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现有在校生2.4万人,学生管理工作的责任重、难度大、挑战强。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系统推进全方位多层次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育人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一)工作定位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和“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坚持全员、全过程育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育人工作体系。

  (二)工作目标

  1.管理体制机制健全科学。建立从招生管理、学籍管理到毕业管理的全流程管理机制;尊重学生和学生管理队伍的主体地位,形成具有深职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学生日常管理体制,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人本化和信息化水平。

  2.管理队伍齐整高效。提高学生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管理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方向发展,打造一支精干高效、执行力强、责任心重,能熟练使用智慧化和多样化教育管理方法的学生工作队伍。

  3.管理效果良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明显提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获得感,在校园生活中有幸福感,离开学校后对母校有惦念感,在职业生涯中有成就感。校园安全稳定平安有序,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无隐患。

  (三)管理措施

  1.建立协同联动的管理机制。整合资源,建立需求统筹机制,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构建学校四级联系(“班级—学院—职能部门—学校”)统筹体系、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建立分类联系制度。以人为本,建立参与互动机制,学生广泛参与学校管理,与学校实现双向良性互动,不断提升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学校政策有效实施。协同联动,建立问题解决机制,组建“大学工”团队,构建从招生、学籍到就业指导全过程,从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网上线下全覆盖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多部门协同解决学生发展中的问题。

  2.构建多方参与的管理队伍。建立以辅导员为核心,校领导、职能处室和学院领导、班主任、助理辅导员、学生干部等共同参与的大学工队伍体系,围绕学生成长成才、辅导员职业能力全面提升两个核心要素,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平台,做好制度保障、组织保障、经费保障。促进学生管理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

  3.打造“一核两翼多平台”的学生管理育人载体。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核心,以文化引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成长之翼”和 “六融合”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成才之翼”为两翼,以“文化育人工程”、“志愿者之校”建设、“学生社团振兴工程”、“三创一能”、“五个一”工程、“学生关爱工程”、“飞翔计划”、书院建设、“青马工程”、“幸福+”工程等为平台,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职业生涯拓展能力、幸福生活创造能力。

  二、管理特色创新

  (一)多方协同,构建大思政格局下的学生管理体系

  学生工作部、团委、心理辅导中心、招生就业处、保卫处、后勤处、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二级学院等部门密切协同,组成大思政、大学工的总体工作布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主体,统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安全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深职幸福课》的教学,并推出文化育人系列讲座“菜单”,学生“点课”,教师送课,推行“1+1=1”思政教育融合模式,实现队伍融合、课程融合和活动融合,学校颁布实施《文化育人实施纲要》,全面统领学校文化素养教育,作为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引领全国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

  (二) 构建志愿者之校“十化”机制,打造“志愿者之校”升级版

  为响应深圳建设“志愿者之城”的号召, 2011年,学院立足职业院校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特点,率先在全国启动“志愿者之校”建设。在多年发展历程中,学校通过出台《关于建设“志愿者之校”的决定》、《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志愿服务时间储蓄银行与志愿服务证书管理办法》等文件,完善“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志愿服务组织体系,探索形成了“制度化引领、品牌化塑造、基地化建设、数字化管理、课程化推进、模块化培训、专业化发展、媒体化营造、科学化激励、人性化保障”的“十化”工作机制。目前,我校志愿者工作已经走上规模化、常态化、专业化轨道。全校注册志愿者人数达22361人,占比97.94%。学校依托86个规模化服务基地、110个品牌项目,每年承担深圳国际马拉松、文博会、高交会、中国慈展会等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逾3000次,服务总时数近160000小时,志愿精神已逐步成为深职学子的固有品格。

   

  连续三年服务深圳国际马拉松的学生志愿者

  (三)全面实施书院制,探索高职院校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

  学校以“寓教育于生活”为理念,以“生活设施齐全、师生深度共融、文化精神彰显、实践体验丰富”为目标,探索书院制学生管理和教育模式,目前已建成5所书院。学校坚持学生管理与书院制相结合,把公寓党支部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作为主线,扎实开展关键节点主题活动、谈心活动、“读好书、善读书”活动、公寓式科技创新团队活动和书院沙龙等六大活动。聘请常任导师、学业导师、文化育人导师、生活导师和助理导师等人员组成成长导师队伍,全面指导学生学习生活,促进师生共融。注重通识教育,书院设置多门书院课程和活动,注重综合素质和通识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各书院还建设了集阅读、活动、运动、讨论、办公五位一体的书院场地,共享共用,设立“学生事务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做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在博达书院举行的“书记下午茶”活动

  (四)推进学生社团振兴工程,构建社团育人体系

  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工作理念,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着力点,积极推动社团振兴,将学生社团工作纳入学校整体的学生管理工作格局。近年,学校通过出台《深职院社团管理办法》,修订《社团实践课管理规定》、《星级协会评比规则》等文件,夯实顶层设计。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开设社团实践课、实施大学生创新工程、开展技能大比武、举行专业与科技型社团交流展示等活动,形成“社团+”工作模式,不断完善课程化、项目化、自主化工作机制,提升社团科学化管理水平。此外,学校还修订《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办法》,将参加社团活动纳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必修课程体系,实现学生参与社团全覆盖,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目前,学校社团总数达238个,其中专业型社团有94个,每年开展特色活动1500余场,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五)实施“飞翔计划”,探索高职院校拔尖人才培养

  

 

  社团活动:弦音民谣节

  学校开展实施以“汇精英学生,聚精英师资,施精英训练,拓精英视野,育精英人才”为培养理念的高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飞翔计划”。每年在全校选拔40名优秀学生,开展为期一年的综合培养。以课程、讲座、实践、服务为课程体系,重点培育学员的领导、沟通、合作等能力;聘请项目、企业、学术三类导师,重点培育学员的思维逻辑、组织策划、专业研究等能力;以高校、科技园区、福利院为实践基地,重点培育学员的社会前沿思考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开展国际训练营,重点培育学员的国际视野。2019年起,增加二级学院飞翔计划培养工作,共招生140人,通过学校、学院两级联动,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力求培养一支具备领袖气质、文化素养、创新思维、国际视野的优秀学生队伍,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飞翔计划”海外游学

  (六)全面推行“幸福课”,开展高职学生幸福教育

  学校将世界前沿的积极心理学理论与学校师生职业发展相结合,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启动幸福教育。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参与课程建设,开发以体验、参与为主的课程体系,并面向全校教师招募、培训授课团队。以培养全校师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为目标,引领师生具备幸福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幸福观和自主追求幸福的能力。

  目前,学校已通过教学实践构建出了幸福课模型,分为积极自我、积极情绪、积极关系和积极成长四大模块;形式包括体验式课程、日常生活践行和公益分享三大系统;内容包括积极自我、品格优势、积极情绪、积极沟通、积极学习、职业体验和亲密关系七个部分。学校统一开展师资认证、教材开发,统一上课标准。通过对授课班级开展量化测评和质化考察,发现学生幸福力显著提升。

   

  深职幸福课温馨课堂

  (七)建设名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三化”学生管理队伍

 

  为贯彻中央关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精神,打造专家型辅导员骨干,推进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学校于2017年启动“名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工作,制定《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名辅导员工作室实施方案》。围绕“高职拔尖人才培养”、“高职院校书院制建设改革创新与探索”、“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模式创新探索”等主题,跨学院组建了15个名辅导员工作室,工作室实行主持人负责制,设主持人1名,助理主持人1名,团队成员不少于5人,基本实现了学校辅导员的全覆盖。学校给予60万元专项建设经费支持,用于工作室的课题研究、学术研讨、工作经验交流、工作论坛与讲座、图书资料购置、网站建设以及外出学习和调研。定期开展辅导员论坛、学生工作沙龙全面提升学生工作队伍“三化”水平。

  第二期名辅导员工作室授牌

  (八)创新少数民族学生“三个结合”的管理模式,推进多民族学生融合教育

  学校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经过多年探索,逐渐形成了“三个结合”的工作模式,即民族团结教育与五个认同教育相结合,一视同仁与重点关注相结合,解决实际困难与促进全面成长相结合,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通过举办“少数民族学生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少数民族学生国学大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潜移默化的引导工作,夯实少数民族学生同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注重榜样示范,选拔优秀少数民族学生加入“飞翔计划”,单列入党指标,培养政治认同;每周开展认同、法制、安全、团结、去极端化教育。设立少数民族学生工作联系会议机制,辅导员与少数民族学生每日一见面,对动态每周一研判;建立“双辅导员制”,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与年级辅导员联动做好管理工作;建立少数民族学生“一人一档”管理制度;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家访,关心学生实际需求;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做到“应助尽助”。

   

  民族学生参与“非遗”展演

  三、管理成效

  (一)党建引领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升了立德树人工作实效

  在大思政工作格局下,学校立德树人工作效果凸显。2019年学校团委获评“全国红旗团委”、“广东省红旗团委”;2018年9月,机电学院党建案例评为“广东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优秀案例”,电信学院学生党支部、建环学院学生党支部在2017年、2018年先后被命名为广东省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学校武装部连续3年被评为广东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学生踊跃参与各项活动,立德树人工作实效显著提升,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凸显,涌现了“互动哥”李栋等一大批优秀代表;学校在线注册志愿者人数为22497人,“志愿者之校”建设成效显著; 2001年以来共有1452名学生携笔从戎,43人荣立三等功,485人次获评优秀士兵,263人次获得军、师级等多项荣誉,学生踊跃参军入伍。

  (二)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成效明显,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人力保障

  学校建立了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学生辅导员队伍,现有正式在编一线辅导员92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者占94.5%,具有博士学历者占16.3%,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中有教授3人,副教授9人。近5年,学生管理工作团队获得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含入围)1人,广东省辅导员年度人物(含入围)7人,有13人次获得省级以上辅导员技能大赛奖项,获得省级以上学生工作优秀成果(案例)30余项,获得省级以上表彰50人次。

  (三)学生日常管理上水平,创建了“智慧校园”、“平安校园”、“文明校园”

  学校打造了线下+线上全实时在线校园服务平台和智能化的“智慧校园”,在全校教室和实训室共部署929套教务考勤终端,实现了信息化考勤;上线了智慧食堂点餐系统。学校团委公众号在2017年广东省高职高专官微影响力排名第一、荣获2017年广东省新媒体影响力一等奖等佳绩,网络环境安全、清朗,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学校连续多年运行平安有序,学校获评“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深圳市安全文明标兵”。学校连续9年获评全国文明单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0-10-09 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