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
普职联合聚焦思政课改革
观摩研讨助推新结构实验
市教研院赴我校调研思政课
新结构教学评研究项目工作
活动简介
学思践悟守初心,不负最美四月天。我校于2022年3月被确定为广州市中小学(中职)思政课新结构教学评范式研究项目试点实验学校,为更好推进该研究项目的工作进展,提高我校思政课堂教学质量,2023年4月26日上午,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张云平、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副所长蒋淑雯、高中教研员黄志勇、项目组徐胜阳博士、张薇,以及中职思政教研会主任孟磊和副主任林晓琳,组成“普教+职教”专家团队,赴我校进行听课调研。通过课堂观摩、实地参观、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学校思政课新结构教学评范式研究实验工作的推进情况。学校党委副书记张燕文、公共基础教学部副主任吴杏梅、教研督导室教研员刘君科以及实验校思政教师参加了本次听课调研活动。
课例展示亮师生风采
专家团队首先进入课堂,观摩了两位老师的各1节思政课。两位老师均运用新结构教学评框架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
赖秀蓉老师上课现场
赖老师在“职业素养是职业人立足之本”一课中,紧扣优秀毕业生的成长足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小岗位、大要求——小细节、大品质——小方法、大未来——小行动、大人生”四个环节开展学习活动,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有效促进了学生自习学习和探究。
戴欣兰老师上课现场
戴老师在课例《坚持无神论》中,创设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案例分析及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学习课题,引导和激励学生崇尚科学,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实训参观展职教特色
课堂观摩后,专家团队参观了我校部分实训中心和职业体验站。通过现场观看学生演示地铁的驾驶、运营以及应急处置等,零距离地体验职教独特魅力和学校专业特色,专家们都对学生展现出来的良好职业素养大加赞赏,零距离地领略职教独特魅力、学校专业特色以及“大思政课”建设,专家们都对学生展现出来的良好职业素养大加赞赏。
调研专家参观实训室
点评交流促匠心育人
参观结束后,专家团队与我校实验校团队开展了座谈交流。
座谈交流现场
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燕文同志首先对专家们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她表示,专家组的到来既是对学校项目组一年多来工作成效的一次检查、鞭策,更是之后探索的指导和引领,相信在专家组的指导下,我校的探索实验方向一定会更明确,脚步更坚定。
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燕文发言
学校教研督导室刘君科老师从工作进展情况、目前取得成效、存在问题困难、后续工作思路四个方面对试点实验校工作进行了汇报。自去年3月以来,学校在一年多的试点实验校工作中,组织或参加了新结构教学评专题教研活动10次,参与中职思政课程标准教学评指南的研究和编写、深度参与2022学年广州市中职学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思政实践能力”赛项的策划和实施。从而使学校实验成员对新结构教学评理念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和实践应用,逐步探索以大概念引领、大情境、大任务、大作业设计和实施。
刘君科老师进行实验校工作汇报
随后,项目组负责人张云平主任对学校试验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张主任认为我校的思政课建设得到了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在实验校一年多的工作中做得非常扎实。在课堂和实验室,学生和教师的表现都让人眼前一亮,学生表现出来的良好素养,颠覆了大家对中职学生的认识,并指出学生素养是学校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作为职业学校需要更加强化课程思政建设,以培养德技双馨的高素质人才。对本次展示的两节课,张主任认为教学设计做得非常规范,建议在课堂教学中要更注重情境设计、问题设计,教学中情境的使用要抓住关键部分,跳出就事论事的讲解模式,关注情境背后的正确价值观引导,紧扣思政课学科核心素养,从学理上结合科学原理去分析情境、讲清道理,更好地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张主任也鼓励两位老师对课例继续打磨,在更高的平台去展示交流和推广。
张云平主任进行针对性指导
蒋淑雯副所长点评
其他听课调研专家也针对赖秀蓉和戴欣兰老师的2节课分别进行评议。专家们对两个课例给予了一致好评,蒋副所长认为两个课例总体上体现“三高”,即目标达成度高、学生参与度高、教师职业素养高,积极探索新结构教学评框架的实践应用,以大概念引领组织教学内容和设计活动,以情境推动问题任务的解决,较好地实现教学评一致。高中政治教研员黄志勇分别点评两位老师授课的亮点,指出赖老师能紧扣生情讲素养、联系榜样讲故事、结合时政讲道理,戴老师能创设情境真实多样、案例分析对比清晰、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同时,专家们也针对两个课例的大情境大任务设计、视频素材的有效使用、课堂资源有效生成、兼顾学生个性化学习等方面提出了修改建议。
普职联合听课教研,架起了一座联通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桥梁,可以更有效利用学校和学段间的阶梯育人资源。学校将以本次听课调研为契机,精准落实专家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今后将继续开展“中小学(中职)思政课新结构教学评范式研究项目”的实践探索,打通思政课一体化的“堵点”,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实习编辑:郑子健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